摘要:曾经的隆美尔说过一句话:“如果意大利是敌军,两个炊事班就能搞定;如果是中立国,得派5个师提防;如果是盟友,那就完了——得派50个师去帮它。”
意大利是个怎样的国家?它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朵“奇葩”,二战中的“喜剧表演艺术家”,和土耳其堪称地球上的“卧龙凤雏”。
曾经的隆美尔说过一句话:“如果意大利是敌军,两个炊事班就能搞定;如果是中立国,得派5个师提防;如果是盟友,那就完了——得派50个师去帮它。”
为啥要派50个师?
因为“我总共就50个师”。
它这反复横跳的劲儿,堪比三国里的“三姓家奴”吕布。
今天咱就唠唠这“三国第一猛将”意大利的故事。
咱小时候都听过《亮剑》里的台词:“老九啊,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再加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见罗马帝国当年多强盛。
论历史悠久,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就得说罗马;犹太人为啥流浪上千年?也和罗马人有关——罗马摧毁了耶路撒冷,导致犹太人散居各地。
罗马帝国的起源,得追溯到公元前七八百年的传说:不是希腊国王的儿子,而是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的后代,跑到意大利半岛建了城邦,结果没两年内乱,王位被弟弟抢走。
弟弟怕报复,杀了哥哥家的男眷,只留一个女儿当祭司(祭司是侍奉神明的,且规定不能结婚生子,避免有后代威胁王位)。
可战神玛尔斯看中了这位祭司,俩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叫罗慕路斯和瑞摩斯。国王怕俩孩子长大复仇,下令弄死他们,可孩子没被杀死,反而被一只母狼养大。
后来的故事挺老套:兄弟俩复仇成功,想建新城,却因为起名反目,罗慕路斯杀了瑞摩斯,给新城起名“罗马”。当然,这是传说,咱还是说点有历史记录的。
罗马之所以强大,主要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奠定了欧洲格局,还引领了世界文明。
第一个阶段是“罗马王政时代”。
“王政”很好理解,啥事都由国王说了算。公元前753年,罗马还只是个小城邦,当时国王的主要任务是帮邻居断案,跟县太爷差不多。
后来来了位暴君,百姓忍无可忍,把他废了,成立了元老院。元老院的人一开始都想当国王,可没人敢先开口,干脆决定“不要国王”——罗马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罗马共和国。
这共和国跟现在的不一样,是“贵族共和”,平民没多少权力。时间一长,平民不愿意了,闹着要离开。
贵族慌了:“你们走了,谁给我们干活?”赶紧妥协,给平民加了两个议事席位,承诺“有事一起商量”。
可平民不满足,开始跟着贵族抢地盘;乱世出英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凯撒。凯撒不仅打仗猛,还懂政治,没几年就把政敌收拾得差不多。
随着罗马地盘越来越大,百姓都很拥戴凯撒。等凯撒打到埃及,被埃及艳后迷住了——事业爱情双丰收,凯撒开始飘了,谁都不放在眼里,最后被不满他的贵族刺杀。
凯撒死后,屋大维站了出来,他比凯撒更猛,带领罗马把疆域扩到顶峰,罗马正式进入第三个阶段:罗马帝国。
当时的罗马有多强?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都成了它的“后花园”。可“盛极必衰”,几百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实力大不如前,但依旧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势力。
直到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意大利人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不再执着于打仗,转而钻研艺术。出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艺术大师,意大利人“放下刀枪,拿起画笔”,罗马帝国最后的“尚武荣耀”彻底没了。
他们觉得“复兴罗马太费劲,不如唱歌画画自在”,整个意大利从上到下都透着悠闲,可时间一长,内乱不断——“总打仗太耽误画画”,1870年,意大利终于统一了。
刚统一的意大利经济不行,因为搞艺术太费钱。当时欧洲各国都在海外抢殖民地,意大利也想掺一脚,盯上了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
1895年,意大利派了一万多现代化军队打过去,可埃塞俄比亚虽然是部落时代,却有十多万人,拿着长矛弓箭也敢硬拼,最后把意大利军队打得全军覆没,还逼着意大利赔了1000多万里拉。
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给非洲独立国家赔款,这在世界反殖民史上都算少见。
意大利不服气,又盯上了清朝:“你们这儿列强都能通商,肯定好欺负。”开着三艘战船奔着三门湾去,给大清下最后通牒。
可大清虽然北洋水师没了,剩下的“海容”“海筹”等军舰一摆出来,意大利立马怂了:“都是误会,我就是来通知一声,这就走!”
憋屈了几十年,1935年,意大利又打埃塞俄比亚,这次下了血本:集结30多万人,带着坦克、飞机、大炮,武装到了牙齿。
埃塞俄比亚还是老装备,却跟意大利打得有来有回——意大利飞机返航时,机翼上都挂着长矛。最后意大利急了,用了化学武器,才占领埃塞俄比亚,可一看“这地方太穷,啥都没有”,肠子都悔青了:“开战前咋没做市场调研!”埃塞俄比亚人忽悠意大利:“你先帮我们搞建设,以后再搜刮也不迟。”
意大利还真信了,1936到1941年砸锅卖铁帮埃塞俄比亚建医院、修房子,给当地人都整感动了:“早知道你是来搞建设的,100年前我们就投降了!”结果1941年美国人来了,把意大利人打跑了。
咱再把时间拨回1914年,一战爆发。意大利一开始跟德国、奥匈帝国是同盟国,可德国在前面打得热火朝天,意大利愣是按兵不动。
德国质问它,意大利还委屈了,一气之下倒戈加入协约国,派40多万人打奥匈帝国,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协约国本来就难打,还得派兵保护意大利,所以一战后的分赃大会,意大利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这仇它记下了。
到了二战,意大利主动找德国:“哥,这次我肯定听话!”二战刚开始,德国闪击波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势如破竹。
意大利一看,先去揍埃塞俄比亚,这次用了化学武器,总算拿下了。
膨胀之后,又盯上法国:“法国快不行了,我也来分一杯羹!”派30多万人打已经快投降的6万法军,结果法军一看意大利人来了,斗志瞬间拉满,反手把意大利揍得鼻青脸肿,希特勒都看无语了,把意大利派到北非,让它打利比亚地区的英军。
当时意大利有9个师,英军只有2个师,可战斗还没展开,意大利人就开始大规模投降。
英国首相给前线打电话问抓了多少俘虏,指挥官说:“说不清,大概几千名军官、几万士兵吧!”投降的理由五花八门:没撬棍打不开弹药箱、伙食不好、“我想投降你不让,那我就打到你让我投降”。
还有一次,意大利军队守着“古比井”这个战略要地,眼看英军来了,赶紧派联络官说:“你能不能绕道?或者咱约定好,你一打我就投降。”
英军觉得不对劲,杀了联络官。意大利人一看:“不让投降那就打!”没俩小时就把英军打得快全军覆没,可刚打赢就又喊:“现在能投降了吧?”
给英军都整绝望了:“你这是演我呢?”
更离谱的是,意大利还误杀了自己的空军元帅。
有个叫克劳迪奥马佐拉的士兵,某天部队正吃饭,英军战斗机来侦察,他气不过,爬上高射炮嘟囔:“不让我吃饭,你们都得死!”没多久真有一架飞机来,他一激动给打下来了,军营里一片欢呼,结果10分钟后电话来了:“咱们空军元帅的专机在你们这儿被击落了!”
没过多久,意大利又反水,加入了同盟国。二战结束后,它居然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会议,德国看着它,恨不得吃了它。
有人问:“意大利这么坑,德国为啥还带它?”其实德国也是没办法:“再坑也是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再加上意大利“履历吓人”:祖上是罗马帝国,现在是欧洲艺术中心,人口还多(意大利人浪漫爱结婚,生育率高,当时战争拼的就是人口)。
但你别看意大利打仗不行,搞经济倒是一把好手。
二战结束后,它是恢复最快的国家之一——因为其他参战国打得精疲力竭,意大利早早投降,损失小,没伤根基。
所以别觉得意大利在“第一层”,其实人家早就在“大气层”了。
来源:小妖作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