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走出乡村”是无数年轻人的共同选择。当下,“回归乡土”又悄然汇成一股清新而有力的潮流。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回到金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探寻事业的新方向,书写人生的崭新篇章。
曾几何时,“走出乡村”是无数年轻人的共同选择。当下,“回归乡土”又悄然汇成一股清新而有力的潮流。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回到金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探寻事业的新方向,书写人生的崭新篇章。
胡赣昌/摄
从特色农业到直播带货,从非遗艺术到咖啡体验,年轻人以各自擅长的文化语言,重新诠释乡村的魅力,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有温度、有内容、有美感的“青春磁场”。乡村,不再只是记忆中的故土,更成为可以深耕理想、打磨作品、体验生活的精神家园。
邢雪芹
直播间的“共富密码”
深秋的赤松镇北山口村,空气中弥漫着佛手的清冽香气。在一栋白墙黛瓦的民居里,邢雪芹招募的主播正对着手机镜头直播:“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金华特有的绿果佛手,带枝水养能放三个月,搭配插花就是天然的家居装饰……”屏幕另一端,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楼下打包区的阿姨则忙着将佛手称重、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邢雪芹是土生土长的北山口村人,2014年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义乌从事外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
“2018年的淘宝还在风口上,家乡的佛手却藏在深闺人未识。”回忆返乡初衷,邢雪芹的眼睛亮了起来。彼时,她辞去了义乌外贸公司的工作,回到这个以佛手种植闻名的村庄。当时的北山口村,农户们守着祖辈传下来的种植手艺,却困于“好果卖不出好价”的困境,而在电商市场佛手还属于冷门产品,潜力待掘。“那就试试吧!”邢雪芹对自己说。
“国际市场上,新奇农产品的电商溢价空间很大。”凭借外贸工作积累的市场敏感度,邢雪芹嗅到了商机,她在淘宝注册了“果珍香佛手”店铺,把自家30亩果园里的佛手搬上了互联网。
2019年,邢雪芹成立金华市果珍香佛手有限公司。
“雪芹懂网络,跟着她干准没错!”村民邢大伯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七年来,邢雪芹带动周边多户农户组建“种植联盟”,统一品控、统一包装。自家果园的产量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她开始向农户收购鲜果,当天采摘、当天发货;果型不佳的则对接加工厂,制成盆景素材,让每一颗佛手都物尽其用。
在她的直播间里,两样“法宝”备受青睐:一是带枝水养的佛手鲜切枝,二是搭配青瓷瓶的插花礼盒。“传统佛手卖的是‘干货’,我偏要做‘鲜货’。”她笑着说。她率先推出水养佛手与插花结合的新品,成功打开鲜花市场,让金华佛手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据悉,自2018年创立线上店铺至今,年销量翻了十几番。
夕阳西下,邢雪芹的直播间依然灯火通明。望着满目金黄的佛手果,她笑容灿烂:“这不只是一颗果子,更是北山口村的希望。只要我们年轻人愿意扎根、敢于创新,乡村振兴的‘青春密码’就永远不会失效。”
季芊芊
稻田边的“诗与远方”
塘雅镇万亩良田金灿灿的稻田中,一座温馨小屋矗立。
风吹稻浪,沙沙作响,咖啡的醇香随之轻轻飘散。门口,一棵繁茂的大树如巨伞般撑开,投下惬意的荫凉,“树下咖啡”的原木门牌静静地悬挂。屋内,咖啡香气与蝉鸣交织,00后主理人季芊芊正蹲在角落调试新到的咖啡豆。
今年5月,一条塘雅镇万亩良田的航拍视频让季芊芊动了心。“稻田像金色海洋,中间有着一棵繁茂的大树,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咖啡馆’三个字。”彼时,这位温州姑娘刚关掉经营的小酒馆,正为下一站创业发愁。
学医的她做过太多“出格”决定,从学校辞职、当代购、开服装店、开小酒馆,被亲友戏称“创业大王”。“联系文旅局时,我连具体位置都没去过。”回忆起那个莽撞的决定,她笑起来,“但站在田埂上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来对了。”
这个看似冲动的决定,让她在两个月后拥有了金东第一家稻田咖啡馆。
装修的两个月,季芊芊全程亲力亲为。每天,她戴着草帽蹲在工地,亲自画设计图、选材料。“我想要整面的玻璃,让每个座位都看得见稻田。”最棘手的是田里没有网络,她前往镇上找解决方案,最后在塘雅镇镇政府协调下接入专线。
7月26日,投资20万元的“树下咖啡”开业,首日三千元的营业额让她松了口气。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想过生意会不错,但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后来,我才知道什么叫‘爆单’。”季芊芊说,不少游客被稻田吸引到咖啡馆拍照打卡,上传到社交媒体后,为咖啡馆带来了第一批流量。最忙时,单日游客量可达3000人,营业额突破6000元。
走进树下咖啡,原木色桌椅错落摆放,整面落地窗将万亩稻田景致框成动态画卷。窗户上悬挂着松果、竹编篮子和干花装饰,处处透着自然质朴的气息。棕色小屋周边也精心布置了许多小景:搭在田边的露营桌、放在树下的长椅、挂在枝桠间的串灯……让这里从清晨到日暮,皆是美丽。
即便是工作日的午后,咖啡屋里依然坐满了人。客人们或倚窗静坐,或漫步田埂,对着无边的稻浪调整构图,快门声此起彼伏。“工作累的时候来这里放空一下,拍两张美照。什么都不用想,看着稻田发发呆就很治愈。”来自市区的陈女士说。
“90%的客人是为拍照而来,”季芊芊说,“但吸引人们过来的,不仅是一杯咖啡,更是这片远离城市的稻田风光。”在她看来,咖啡只是载体,真正有价值的是这片土地带来的宁静与治愈。客人从杭州、丽水专程赶来,最远的还是从北京、山东慕名而来。店里三位员工忙着进行产品培训与研发,保持每月推出新品的节奏。如今,树下咖啡已成为当地网红地标。夏秋有稻谷,冬春有油菜花,季芊芊还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调整店铺的布景。“中秋节办的小型音乐会,来了200多人,反响特别好。”她计划在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开沙滩酒吧,正在洽谈与洛克篮球公园合作,邀请篮球明星前来树下咖啡打卡。
创业路上,质疑声曾如影随形,但季芊芊有自己的坚持:“家里总想让我回医院上班,但我不肯,还要创业。我就是不喜欢稳定的生活。”“咖啡只是载体,我想让年轻人知道,乡村不只有土路和老屋。”这个从小爱折腾的女孩,终于在金东的稻田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不要害怕质疑,干就完事了,每一步都不白走。”
胡赣昌/摄
夕阳西下,稻田泛起金波。季芊芊站在窗前,看着又一批游客举起手机。她想起当初那个冲动的决定,轻笑:“你看,稻田和咖啡,真的能讲好一个故事。”
从“不敢想”到“踏实干”,创业青年的底气,来自政策的支持与资源的注入。在项目孵化、市场对接、人才引入等环节,我区提供全链条服务,让年轻人既能“进得来”,更能“留得下、干得好”。而这间浮在稻浪中的小木屋,已成为万亩良田最亮眼的风景,持续激活着乡村的新业态,见证着一个年轻人与一片土地相互成就的美好故事。
缪小芬/摄
记者手记
青春返乡路,如何走得更远?
尽管青年返乡创业势头正劲,却依然面临“返乡易,留乡难;创业易,守业难”的挑战。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有所不同:第三产业整体优于第一产业;而与一二产关联较弱的服务类、文化类项目,又比依赖产业链的农村电商更具韧性。这背后,是其所嵌入产业链的现代化程度在起作用。
因此,支持青年返乡创业,既需区域差异化施策,也要注重“前后端”双重支撑——前端如要素支持、培训与环境优化;后端则包括稳岗奖励、在岗培训、住房与子女教育保障,以及产业链孵化与升级等长期政策。唯有如此,青春活水才能源源不断,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看见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