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头巷尾,灵活就业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没有单位帮着打理社保,养老保险全靠自己一笔一笔攒着交,心里难免藏着些顾虑:要是哪天遭遇意外走了,之前交的社保钱咋办?家里人能得到啥保障不?今天就把湖南灵活就业人员去世后,家属能领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街头巷尾,灵活就业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没有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没有单位帮着打理社保,养老保险全靠自己一笔一笔攒着交,心里难免藏着些顾虑:要是哪天遭遇意外走了,之前交的社保钱咋办?家里人能得到啥保障不?今天就把湖南灵活就业人员去世后,家属能领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政策掰扯明白,都得好好看看。
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不是所有没固定工作的人都算“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这些待遇的,得是以个人身份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群体。具体来说,包括没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做兼职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还有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自由撰稿人这些新业态从业者。简单说,就是自己掏钱交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才在这个保障范围内。
可能有人好奇,灵活就业交社保的钱到底咋算的?这里简单提一句,缴费比例是20%,比企业职工的总缴费比例低些,但这20%里,只有8%会进入个人账户,剩下的12%要进入统筹基金。不少人觉得这钱交得不清不楚,怕万一出事打了水漂,其实完全不用担心——要是参保人真的去世,个人账户里的钱会全额退给法定继承人,一分都不会少,这是政策明确规定的。
这钱是专门给家属理后事用的,标准一点不复杂:参保人去世时,湖南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这个“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固定的,每年都会跟着经济水平调整,比如近几年就一直在稳步上涨。大家不用自己去查具体数字,申领的时候,社保系统会自动按最新的标准计算,直接就能算出该领多少。
这笔钱虽然不算巨额,但对于悲痛中的家庭来说,能实实在在分担一部分后事开销,比如火化、安葬这些必要支出,也算是政策给的一份暖心支持。只要是正常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出现断缴、欠费等异常情况,家属都能申领到这笔钱。
这个比丧葬补助金稍微复杂点,核心原则就一个:缴费年限越长,能领的钱越多。因为缴费年限直接关系到发放月数,下面分几种常见情况跟大家说清楚,别搞混了。
第一种♨️,缴费不满5年的。这种情况下,抚恤金按3个月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但有个特别规定,这笔抚恤金不能超过参保人个人缴费中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毕竟缴费时间短,政策既要保障基本权益,也要兼顾社保基金的公平性,这点大家得理解。
第二种♨️,缴费满5年但不到10年的。这时候抚恤金就按6个月计算。能坚持交5年以上,说明参保人对社保保障很重视,待遇自然比缴费不满5年的要提升一些,这也是对长期缴费的一种认可。
第三种♨️,缴费满10年到15年(含15年)的。15年是职工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很多灵活就业人员缴满15年就会考虑是否继续交。从抚恤金待遇来看,这时候能领9个月的钱,比前两种情况都要多,也能看出“多缴多得”的优势初显。
第四种♨️,也是大家最该关注的——缴费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抚恤金的发放月数就增加1个月,但有个上限,最多不能超过24个月。哪怕你缴了30年、40年,也按24个月算。这就很明确了,政策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尽量多缴费、长缴费,不光退休后能领更多养老金,万一有意外,给家人留下的保障也更充足。
除了丧葬费和抚恤金,还有一笔钱千万别漏掉——个人账户余额。前面提到过,灵活就业人员交的保费里有8%进入个人账户,这笔钱是实打实的个人财产。不管是没到退休年龄就去世,还是刚退休没领几年养老金就走了,个人账户里剩下的钱,都会全额退给继承人,绝对不会“充公”。以前总有人说“交社保是赌寿命”,这纯粹是误解,个人账户的钱本来就是自己的,只是通过统筹基金实现了社会互助,让保障更有力度。
说了这么多待遇,家属该咋申领呢?现在湖南办事越来越方便,不用再跑断腿去线下窗口。最便捷的就是线上办理:打开微信,搜索“智慧人社”公众号,点进服务板块,找到“遗属待遇申领”选项,跟着系统提示填写信息、电子签名,再上传死亡证明或者火化证,提交之后等着审核就行。像长沙、株洲、衡阳这些主要城市,线上通道早就成熟了,操作起来很简单。
不过要是属于因工死亡这类特殊情况,还是得去政务服务大厅的社保窗口办理。去之前记得带齐材料:继承人的身份证、户口本(证明亲属关系)、死亡证明、火化证,还有领款的银行卡。一般审核流程很快,几个工作日就能下来,钱会直接打到预留的银行卡里。
可能有人会问:“灵活就业人员的这些待遇,和企业职工一样吗?”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只要都是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计算方式完全相同。企业职工有单位帮着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全靠自己,但在死亡待遇上,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社保的公平性所在,不管你是在企业上班还是自己打拼,只要履行了缴费义务,就能享受同等的保障。
这些年,灵活就业群体越来越大,国家和湖南省对这个群体的保障也在不断完善。从2021年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外地来湘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到细化遗属待遇政策,每一步都在让保障更贴心、更到位。毕竟,灵活就业人员用自己的双手打拼生活,为社会运转贡献着力量,他们的权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
这里再提醒大家几个细节:一是“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由统计部门公布,不用自己查询,系统会自动匹配最新数据;二是申领别拖延,虽然没有严格的时限,但早点办理就能早点拿到钱,减轻家庭负担;三是如果有多个继承人,一定要提前商量好领款账户,写清楚账户信息,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和家人买份踏实。平时每个月看似多花了一笔钱,手头紧了点,但关键时候,这份保障就能成为家里的“救命钱”。这些人没“铁饭碗”,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都是辛苦钱,政策能考虑到他们的处境,让他们在打拼时不用再担心“万一出事,家里咋办”,这本身就是最实在的温暖。
不管是在写字楼上班的企业职工,还是街头奔波的灵活就业者,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保障好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安心打拼,这才是社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你身边有灵活就业的亲友吗?他们对社保政策还有哪些疑问?遇到过什么问题、有啥经验可以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互相提醒、互相帮忙,让更多人清楚自己的权益,少走弯路。
来源:旧书里的邮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