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巴黎的孤独漂流:布朗丁如何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9:39 1

摘要:布朗丁受够了——这谁能责怪她呢?正值盛夏假期,她却只有一周的休假。独自一人来到这个据称能躲避奥运喧嚣的地方,又被本该同行的朋友放了鸽子,这位天真的诺曼底女子本以为至少能放松一下。她原计划在大都市停留期间观看游泳比赛,并为法国运动员贝丽尔·加斯塔代洛加油。然而,

布朗丁受够了——这谁能责怪她呢?正值盛夏假期,她却只有一周的休假。独自一人来到这个据称能躲避奥运喧嚣的地方,又被本该同行的朋友放了鸽子,这位天真的诺曼底女子本以为至少能放松一下。她原计划在大都市停留期间观看游泳比赛,并为法国运动员贝丽尔·加斯塔代洛加油。然而,她非但未被警察、狂热的球迷、焦虑的巴黎市民所构成的人潮裹挟,反而无论走到哪里,都双臂无力地垂着,带着一副容易被人当作傻子的神情,处处碰壁。因行李可疑(实为无风险的私人洗漱用品)而被逐出“奥运区”。接着又被青年旅舍赶走——旅舍在她31岁生日当天,认定她已属“非青年”范畴,尽管之前曾将拥挤不堪的宿舍里的一张床位租给了她。而现在,她又在警察局遭到一名警员的呵斥,被怀疑从事反奥运宣传活动。“听着,女士,现在一团乱,您也累了……警察也累了……”

《巴黎夏日》剧照

布朗丁恭敬而又茫然地点着头。要体会这场面的滑稽,必须捕捉到她脸上的表情。布朗丁·马德克恰巧与角色同名,由瓦伦丁·卡迪克以十足的温情塑造。她尤其像一只沮丧的老蝇,带着些许迟缓,在台词间留下停顿。低垂的双肩属于一个高大却无所适从的身躯。

我们早已在她同一制作团队的短片《夏日假期》中喜爱上她:她在片中饰演了同一个晕头转向的度假者,本以为能在山区露营地的清新空气中找到宁静,结果却陷入了拥挤和亲密接触之中。“放松真不容易……”是片中一句画龙点睛的评论,她以礼貌观察的语气道出。这句台词继续萦绕在这部首部长片中,影片以其恬静的滑稽能量悠然推进,依然戏弄着人们对夏日的期待与往往更为平淡的现实之间的落差。在八月奥运期间,电影行业的项目当时已推迟拍摄并撤离了首都。显然,没人告诉瓦伦丁·卡迪克这一现实,她在奥运期间完成了《夏日巴黎》的拍摄。

既然并非不可能,那为何不去做呢?我们记得茹斯汀·特里耶的举动,她2012年弗朗索瓦·奥朗德当选总统的城市热潮中,投身其中拍摄了其首部长片《索尔菲雷诺之战》。但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位29岁女导演的电影语言并非混乱与随性。影片明亮的色调及其鲜艳的季节色彩,会让人轻易联想到吉约姆·布哈克的电影。忧郁,是肯定的,甚至体现在对巴黎中心区以外地点的选择上——避开了巴黎式的矫饰,或者体现在令布朗丁着迷的运动——游泳上,这项运动最终承载了某种处世之道:孤独,带着自身的庄重,头部如同在水下的移民,在划臂与换气的间隙,浮出水面贪婪地吸一口气。

《巴黎夏日》剧照

一个纯虚构的故事,嫁接在这个“奥运之夏”的纪实基底之上——由涌动的人潮和身着荧光背心的志愿者精心编排,更不用说穿插其中的纪实影像片段——以及当局实施的那戏剧性的社会清理(据“奖牌的另一面”团体称,有超过20万无家可归者被驱逐)。故事将围绕布朗丁与一位她素未谋面的巴黎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姐姐(英迪亚·海尔 饰)的重聚展开,姐姐正经历一场艰难的分手,她会收留布朗丁几晚,随后便对这位不速之客闯入其私密空间感到恼火。这不妨说是关于家人,这些陌生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孤独,关于那种我们在人群的“拳击场”中、在匿名大城市的喧嚣里,从未如此完美地实践过的“超能力”。

“我们想要在一个陌生之地,深入探寻人的脆弱性”,瓦伦丁·卡迪克讲述了在一个被奥运狂热所改变的巴黎,她如何通过探索公共空间,来刻画由布朗丁·马德克所饰演角色的孤独。

《巴黎夏日》剧照

是什么促使您拍摄一部以奥运会为背景的电影?您是否早已为此构思好了故事?
瓦伦丁·卡迪克:早在为布朗丁这个角色进行剧本创作时,我就立刻想到了这个背景。我们大约九年前因参演一部短片(雷米·巴萨勒的《无人知晓的女孩世界》)而相识,当时我就非常喜欢她,并且非常欣赏她的表演力度。在《巴黎夏日》中,她再次展现了适应意外事件的能力。她带来了语调的变化、喜剧感,以及去往那些我不一定熟悉的地方的意愿,最终呈现出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层次。这个角色与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她截然不同——她本人极具自嘲精神,而电影中的布朗丁却非常纯真、不懂反讽!当我问她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她的本名时,她说她并不介意。

《巴黎夏日》剧照

是怎样的经历引领您完成了这部长片首作的导演工作?
瓦伦丁·卡迪克:我17岁开始参演一些短片、剧集和电影,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后来在巴黎第八大学(圣丹尼校区)学习期间,我逐渐了解并喜爱上那些我热爱的电影,并有幸继续受到吉约姆·布哈克、克莱尔·西蒙等导演的启发,他们滋养了我对电影的热爱。五年前,我和来自巴黎第七大学以及路易·卢米埃尔学院的朋友们共同创立了“Les Filmeuses”协会,这让我们能够通过互相帮助来拍摄自己的电影,并与蒙特勒伊妇女之家合作组织放映活动。我拍摄了四部短片,其中三部是自筹资金拍摄的,作品中常常融合虚构与纪录片元素。例如,在一个真实的露营地拍摄生活,或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场景……正是制片人阿诺·布鲁廷提议我在奥运会期间拍摄一部长片。

《巴黎夏日》剧照

难道在所有人都说奥运会期间拍摄行不通的时候,你们没有意识到困难吗?
瓦伦丁·卡迪克:确实不能掉以轻心。当时所有人都这么说,我们直到最后也一直在怀疑这部电影究竟能否拍成,但事实上,它是可行的!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意外情况,但这些本就在我们的预期和拍摄方案之内。我们甚至把这些突发状况融入了电影中,比如在亚历山大三世桥拍摄时,我们原计划拍摄游泳比赛,结果却因为水质太差,现场播报宣布比赛取消。

我特别喜欢利用公共空间来进行虚构叙事。我们团队相当精简但组织有序,我们会根据允许我们拍摄的地点来调整每一场戏,为此我们获得了不少许可。“法国俱乐部”立刻就同意了,并且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粉丝区,我们保持低调,如果被要求离开,我们就去别处拍摄。由于安保系统过于严密,我们无法在真正的奥运泳池拍摄,但我们在郊区找到了另一个泳池,在塔韦尼。实际上,规定允许在不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因此,每天我都和我的摄影指导一起去拍摄人群,力求为后期剪辑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我们随身带着一大堆肖像权授权书,并按场景进行工作:当有人拒绝在过近的特写镜头中出镜时,这些镜头就无法使用了。

《巴黎夏日》剧组亮相柏林电影节

事件的实际情况与您预想的是否相似?
瓦伦丁·卡迪克:与布朗丁不同,我是在巴黎大区长大的。但这次我感觉到我所在的城市重新变成了一个有待探索的空间。它会是什么样子,将会发生什么——这些是我们在剧本阶段试图预见的事情,但我从未见过巴黎这番模样。倒不完全是赛事本身,更多的是奥运场馆之外的那种空洞感,因为所有巴黎人都离开了这座城市。我们在电影中试图捕捉的就是这种有点怪异的氛围。

关于姐妹重逢的情节线索,是为了构建这段纪实素材而后期加入的吗?
瓦伦丁·卡迪克:这一点在我和联合编剧玛里埃特·黛塞尔很早期的剧本创作阶段就确定了。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女主角来巴黎试图与某人重聚,以此来探讨她与这位素未谋面的姐姐之间的家庭联系。电影贯穿了许多主题,比如那种对庆祝和欢乐的强制性要求,要你去“享受”一个通常是与群体、家人或朋友共同参与的盛事。突然间,发现自己在此情此景中形单影只,这本身就带有一种错位感。我们尤其想要展现身处陌生之地的不适感,以及角色的孤独,(她)一开始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处境,直到最终能够对此表达出来。

《巴黎夏日》剧照

为何选择游泳这项运动?
瓦伦丁·卡迪克: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其运动姿态能引人注目、且其个人经历有故事的运动员。在奥运会前一年半,我们关注了有可能参赛的选手,并在社交媒体上联系了贝丽尔·加斯塔代洛。她年轻时关于运动中心理健康的言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真正为这场盛会带来了人性化的面孔。她立刻对我们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非常开放地给我们发送了她比赛期间的日常视频。我借此了解到了此前不熟悉的运动员生活的现实一面——这种生活可能多么不稳定,例如,她虽然有队医支持但没有赞助商……后来我意识到游泳是一项非常孤独的运动,许多游泳运动员都谈及他们在这项运动中所感受到的孤独。

来源:深焦精选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