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盯核聚变?永鼎、精达、上海电气的“实在布局”,看懂等不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9:28 1

摘要:2025年聊核聚变,早不是“画饼谈未来”了。国内“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已进入总装阶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二期招标正火热推进,中核集团牵头的38家企业创新联合体更是把资金、政策往实处砸——整个赛道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迈入“造设备、备材料”的攻坚期。

2025年聊核聚变,早不是“画饼谈未来”了。国内“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已进入总装阶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二期招标正火热推进,中核集团牵头的38家企业创新联合体更是把资金、政策往实处砸——整个赛道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迈入“造设备、备材料”的攻坚期。永鼎股份、精达股份、上海电气这三家被频繁提及的公司,也不是蹭热点,而是各自站在了产业链的关键卡位上,只是角色和逻辑完全不同。

要搞懂这三家的价值,得先摸透核聚变当前的核心需求。简单说,核聚变就是在实验室里“模仿太阳发光”,用高温高压让氢原子核聚变成氦,释放的能量能转化为电能。但要实现这一点,有三个绕不开的关键:得用强磁场“捆住”1亿度以上的高温等离子体(不然能量会瞬间跑光),得有能扛住极端环境的设备和材料,还得有能把实验装置搭起来的工程能力。而永鼎、精达、上海电气,刚好对应了这三个核心环节。

永鼎股份的角色,是给核聚变装置造“磁体心脏”。想“捆住”高温等离子体,全靠超导磁体,而超导带材就是磁体的“核心骨架”——没有它,再强的磁场也建不起来。永鼎的子公司东部超导早突破了关键的REBCO高温超导带材技术,这种材料牛在哪?它能在相对“温和”的低温下产生强磁场,还能缩小设备体积,刚好适配新一代紧凑型聚变装置,比老技术更贴合商业化需求。

现在永鼎的布局已经很扎实:2025年把产能从1000公里扩到5000公里,远期还要做到2万公里,就是为了接住即将爆发的需求。更实在的是有订单落地,产品已经用在“环流四号”“BEST”等国家级装置上,2025年光核聚变领域的订单就超2亿元,潜在合同更是超过20亿元,还成了ITER二期的核心供应商。要知道,超导磁体占核聚变装置总成本的28%-56%,超导材料本身又占磁体成本的40%-50%,永鼎这位置,算是踩在了产业链上游的“黄金节点”上。

精达股份则是核聚变的“材料后盾”,走的是“产能先行”的路线。如果说永鼎的超导带材是“高端核心”,精达的材料就是“刚需基础款”。核聚变装置的磁体系统除了超导带材,还需要大量配套的超导材料组件,这类材料用量大、需求稳定,而且进入工程阶段后,采购量会从“吨级”跳到“千吨级”,谁有产能谁就能先拿订单。

精达通过子公司上海超导早就切入了这个环节,专门给核聚变磁体供货。虽然没明说具体产能,但从行业逻辑看,它提前布局的生产线刚好能接住“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和ITER二期的批量采购需求。更关键的是,它间接绑定了核心项目——客户多是国内的磁体制造商,而这些制造商又直接给国家级装置供货,等于精达的材料能稳稳流入产业链核心环节。

上海电气的优势,则在“工程与设备硬实力”上。核聚变装置不是“搭积木”,从核心部件到整体安装,都得扛住高温、高压、强辐射的极端环境,对工程能力要求极高。上海电气作为国内装备制造的龙头,早就在这领域扎根了:它参与了国内“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核心部件供应,还在ITER项目里负责部分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积累了实打实的工程经验。

2025年上海电气的动作更具体,针对紧凑型聚变装置推出了定制化的“磁体支撑系统”和“真空室部件”,这些都是装置搭建的关键结构件。而且它不只是卖设备,还能提供“从设计到安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在工程攻坚阶段特别吃香——毕竟现在各地都在抢建实验堆,能“一站式解决问题”的企业,更容易拿到大订单。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这三家到底该怎么看?其实没有“谁更值”的绝对答案,关键看赛道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重点。2025年处于“造设备、备材料”的攻坚期,这三家的逻辑都很扎实,但侧重点不同:永鼎靠“高端材料+订单”占住核心,精达靠“基础材料+产能”稳扎稳打,上海电气则靠“工程设备+经验”兜底产业链。

不过得明确一点,核聚变商业化还有10-15年的周期,现在的布局都是“提前卡位”,短期很难靠这业务撑起大业绩。永鼎2025年核聚变订单虽超2亿,但对比公司全年百亿级营收占比还小;精达的核聚变相关收入还在“百万到千万级”爬坡;上海电气的这部分业务也还在“研发投入期”。所以看它们的布局,更要关注“长期逻辑”——是不是真的绑定了核心项目、产能能不能跟上需求、技术路线有没有踩对行业方向。

其实这三家的布局,也折射出核聚变赛道的真实状态:它不是靠某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工程服务商”形成合力。从永鼎的超导带材,到精达的配套材料,再到上海电气的工程设备,刚好串起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这也是2025年核聚变从“概念”落地“实业”的最好证明。

2025年的核聚变赛道,拼的不是“故事多好听”,而是“布局实不实”。永鼎、精达、上海电气的路径虽然不同,但都踩在了行业的刚需上。你觉得这三家的布局里,哪类更能扛住长期赛道的考验?核聚变产业链里,还有哪些环节值得提前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小钱滚雪球计划,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知足常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