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效蒸发(MED)大规模(>100t/h)、高盐度(TDS>5000mg/L)废水,如化工、制药、煤化工 蒸汽梯级利用,4效时蒸汽消耗0.6~0.8t/t水;抗结垢设计成熟;可回收硫酸钠、氯化钠等结晶盐 投资较高;需预处理降低硬度(如石灰-纯碱法);传热系数随
高盐废水处理中蒸发器的选择需综合废水特性、处理规模、经济成本及环保要求等多维度因素,以下从核心蒸发工艺对比、关键选型逻辑、优化策略与案例三方面系统解析:
一、核心蒸发工艺对比
工艺类型
适用场景
优势
局限
典型能耗
多效蒸发(MED) 大规模(>100t/h)、高盐度(TDS>5000mg/L)废水,如化工、制药、煤化工 蒸汽梯级利用,4效时蒸汽消耗0.6~0.8t/t水;抗结垢设计成熟;可回收硫酸钠、氯化钠等结晶盐 投资较高;需预处理降低硬度(如石灰-纯碱法);传热系数随黏度增加而下降 90~150kWh/t水
机械蒸汽再压缩(MVR) 中小规模(10~100t/h)、蒸汽资源紧张场景,如垃圾渗滤液、电镀废水 节能显著(30~80kWh/t水,比MED低30%~50%);热能闭环利用;自动化程度高 对料液清洁度要求高(SS≤50mg/L);高浓度料液需强制循环;初期投资高 30~80kWh/t水
多级闪蒸(MSF) 大型海水淡化或与热电厂联合运行(如电厂脱硫废水),单机产能可达6万吨/日 抗污染能力强;产水盐度低(3~10mg/L);适合有余热资源场景 投资高(为反渗透法2倍);能耗大;操作弹性窄(80%~110%) 4.5~7元/吨水(含热能成本)
热泵蒸发 钢铁、水泥等有余热资源行业,利用50~70℃低品位蒸汽 能耗低(20~50kWh/t水);热能利用率高;适合高黏度/易结垢体系 依赖稳定余热源;系统复杂度较高 20~50kWh/t水
二、关键选型逻辑
废水特性适配
低盐度(TDS≤5000mg/L):优先双膜法(UF+RO)预处理后蒸发,降低能耗;若含有机物,可结合臭氧氧化提升可生化性。
高盐度(TDS>5000mg/L):直接蒸发,选择MED或MVR;若含挥发性有机物,需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高黏度/易结垢体系:逆流加料多效蒸发或强制循环MVR,避免管路堵塞;含腐殖酸废水可选逆流流程。
腐蚀性离子(如Cl⁻):需选用耐腐蚀材质(如2205双相不锈钢、钛材、氟塑料)。
经济与环境平衡
初期投资:MVR设备成本高(占60%~70%),但长期运行成本低;多效蒸发效数增加可降低蒸汽消耗,但设备投资上升。
能耗对比:MVR(30~80kWh/t水)
环保要求:需满足COD、氨氮、重金属等排放标准;资源化场景(如盐分回收)优先选择结晶工艺。
系统集成优化
组合工艺:如“软化+多效蒸发”延长清洗周期(如煤化工项目从3个月延长至1年);“膜浓缩+MVR”减少蒸发量;“氧化预处理+热泵蒸发”提升传热效率。
自动化控制:PLC/DCS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流量,动态调节压缩机频率、循环流量及结晶参数,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三、优化策略与案例
预处理优化
悬浮物/硬度去除:通过“调节-加药混凝-气浮/沉淀”去除悬浮物(SS≤50mg/L),结合石灰-纯碱法或离子交换树脂软化,降低硬度至≤50mg/L(以CaCO₃计),避免蒸发器结垢。
有机物降解:采用Fenton氧化(pH 2~4)、臭氧/催化氧化或膜生物反应器(MBR)分解难降解有机物(COD≤5000mg/L),提升可生化性;高浓度COD(>10000mg/L)需多级氧化或湿法氧化。
后处理与资源化
蒸发浓缩后,通过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回收硫酸钠、氯化钠等结晶盐(如纯度≥95%可外售);残渣需安全处置(如焚烧、填埋)。
冷凝水可回用于厂区绿化、冷却等非生产环节,或经深度处理(如RO、EDI)达到生产用水标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典型案例
某煤化工项目:采用“软化+三效蒸发”工艺,处理量100t/h,TDS 80000mg/L,蒸发温度90℃,浓缩比5:1,结晶盐纯度98%,冷凝水回用率70%,运行成本降低25%。
某电镀废水项目:采用“MVR+强制循环”工艺,处理量20t/h,TDS 120000mg/L,蒸发温度85℃,能耗60kWh/t水,结晶盐(氯化钠)纯度96%,冷凝水COD≤50mg/L,满足回用标准。
总结:高盐废水处理需以“预处理-蒸发-后处理”为核心链,结合废水特性、经济成本、环保要求综合选型。多效蒸发适合大规模、高盐度场景;MVR在节能方面优势显著,适合蒸汽资源紧张场景;热泵蒸发适合有余热资源的行业。需通过实验确定多组分盐的溶解度与沸点,优化结晶终点设计(如含固量10%~50%),并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与安全防护机制,实现高效、稳定、环保的处理目标。
来源:晓月科技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