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自信、铸就辉煌、面向世界、展现形象”的战略部署,于2017年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珠海闲云艺术(油画)有限公司、聚元祥文化艺术(广绣)发展有限公司等优质合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自信、铸就辉煌、面向世界、展现形象”的战略部署,于2017年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珠海闲云艺术(油画)有限公司、聚元祥文化艺术(广绣)发展有限公司等优质合作伙伴创新性地联合创建了涉外闲云文化艺术学院。学院立足艺术设计、跨境电商、数字媒体、工商企业管理、酒店管理五大特色专业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艺术品创作为载体,形成了“德育——创新——艺术”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通过7年校企联合办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成功打造了2个省级、3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累计培养毕业生3826人,就业率实现跨越式提升,从2017年的76%增长至2024年的98%;承担省级课题62项,编写系列化教材42部,校企联合开发课程12门,发表论文116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2项,获各级各类奖励170余项;校企联合创作作品被选为国礼8件,获国家级博物馆收藏32件,推动企业文化艺术产品出口覆盖从50个扩大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10亿元,企业连续6年获评国家商务部出口重点企业,“传承创新,走向世界”人才培养模式被省内外60余家学校和企业借鉴采用;获《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100余次,“让华文教育走向世界”的中国涉外教育成果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世界第一屏”。通过七年深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板,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针对传统常规德育与艺术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困境,文化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力不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阻力大等问题,创新了教育机制和教育体系,构建了艺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立足文化强国战略,通过“四创循环”教育机制,构建了“12345”德育教育体系
为践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使命,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四创循环”生态教育系统,形成理论创新奠基、制度创新保障、平台创新支撑、实践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此系统框架下,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了特色鲜明的“12345”德育教育体系,其核心内涵包括:一个核心标准——坚持“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目标,两支关键队伍——强化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三维育人要求——夯实信念认知、职业素养、社会价值的培养基础,四项教育内容——涵盖爱国主义、国际视野、传统文化、职业操守;五大实施路径——构建全程贯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创新“文化+专业”的思想教育模式、打造“知识+技能”的认知教学模块、搭建“实践+创新”的体验教育平台、完善“自发+激励”的动能教育机制。
在具体实施层面,我们构建了多维立体的德育教育矩阵:价值观塑造——通过政治理论课程强化“四观”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职业素养培育——设置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课程,夯实文化艺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基础;文化自信培养——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研讨课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专业认知提升——融合中西文化、艺术创作等专业课程,培养文化传播创新能力。
二、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通过“三三合力”动能系统创新,构建了“12345”创新教育体系
依托数字化平台支撑,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三三合力”动能系统,形成:教育理念三维一体——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创新、国际视野;办学力量三频共振——企业支持改革、参与教学、检验成效;教学模式三创融合——创意教学、创新实践、创业激励。
基于此系统,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文化强国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以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中华文化态势,构建了“12345”创新教育体系。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1个目标;建设了专任教师和行业大师2个团队;通过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实战演练技能和基本的创新能力)、特长培养(通过模块化培养教学、兴趣小组、创新实验室、艺术创作特长班等方式,重点对特长生进行针对性的创新教育)、创新培养(通过组织申请科技立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种途径;依托教学平台、实践平台、科研平台、创新平台 4 个平台;采取知技融合(理论+实践)、学科融合(艺术、电商、传播、管理)、团队融合、平台融合、校企融合 5 项措施。
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我们通过“知技+学科+团队+平台+校企”五位一体加强教科协同,强化创新驱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通过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促进教学内容融合创新,通过知技与学科融合让教师的科研内容和方法走进实践教学课堂。依托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等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进行建设,以此为基础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能力培养功能,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艺术人才特色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两校三地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制定了特色引领的“12345”艺术人才培养方案
立足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行业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通过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体系,建立了两校三地“2+1”人才培养课程系统。
在两校三地“2+1”人才培养课程系统下,制定了特色引领“12345”艺术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行业发展需求为定位;确立创新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出口兼备能力 2大任务;提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作品精良3项要求;设定了德育教育、传统文化、艺术设计、跨境电商4条课程主线;加强系列教材、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管理制度建设 5 项措施。
专业课教学体系在课内走向课外、强化实践中充分体现文化艺术特色,在课外和实践中设置的专业课程涵盖文化艺术基础核心课程群、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每个专业开设4-6门的企业“艺术大师”为主和校企“一对一”联合课程。
课外和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开设《人机交互油画》《虚拟绘画艺术》《传播数字化》等校企联合课程,实施“基础-专业-创新”三方合力实践教学,推行企业车间片段化教学。安排学生到生产车间进行片段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实践平台和基地的教学优势,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大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集中实验科研训练、企业实习实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建立了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谢南斌)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