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要从2002年的冬天说起。那年的11月14日,四川南充南部县定水镇的天气已经透着凉意。一位叫杜菊兰的好心大姐,在街头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孩子小小的,裹在襁褓里,不哭不闹,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杜大姐心疼地把她抱回了家,后来,这个孩子被送到了南充
一个23岁的美国女孩,为什么会在网上用中文焦急地寻找素未谋面的中国父母?这背后,藏着一个被时间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故事。
俗话说,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可如果一棵树从种子起就被带到了大洋彼岸,它还会记得自己生根的那片土地吗?贝拉,或者说,“福森”,正在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
故事要从2002年的冬天说起。那年的11月14日,四川南充南部县定水镇的天气已经透着凉意。一位叫杜菊兰的好心大姐,在街头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孩子小小的,裹在襁褓里,不哭不闹,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杜大姐心疼地把她抱回了家,后来,这个孩子被送到了南充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在那里,工作人员给她取了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福森。
福利院的档案里,至今还留着对当年小福森的描述,活脱脱一个“天使宝宝”的画像:这小丫头,当年可是个“社牛”雏形,就爱往人堆里扎,玩具是她的最爱,吃完午饭雷打不动要睡个午觉,性格好得不得了,谁见了都想逗一逗。谁能想到,这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会在两个月后,迎来人生的巨大转折。
2004年2月,一对充满爱心的美国夫妇跨越重洋,来到了福利院。他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中国女孩,并给了她一个全新的名字——贝拉,和一个温暖的家。
从此,福森成了贝拉。她在美国长大,说着流利的英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如今更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按理说,她的人生轨迹早已和中国无关,对吧?可血缘这东西,就是这么奇妙。贝拉心里一直惦记着远方的亲生父母,那份思念,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无论她走多远,都紧紧地牵着她的心。
“我很想找到他们,让他们知道我过得很好,不要为我担心。”贝拉在寻亲视频里,眼神真诚而恳切,“我从小就想着他们,希望他们一切都好。”简单几句话,道尽了二十多年的牵挂。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只有纯粹的关心和祝福。
如今,在“缘梦公益”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贝拉的故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那张她还是“福森”时的照片,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一丝迷茫,仿佛在问:“我的家在哪里?”然而,除了这张泛黄的照片和零星的信息,寻亲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当年的福利院婉拒了采访,有效的线索也迟迟没有出现。
下一步,贝拉计划回到中国,通过采血入库的方式,用科技的力量去寻找那份失落的亲情。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寻亲路,更是一场关于身份、爱与归属的探寻。我们期待着,那滴跨越重洋的血,能最终唤醒沉睡二十多年的亲情,让“福森”这个名字,再次被最亲的人温柔呼唤。毕竟,无论身在何方,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不是吗?
来源:孤独本是一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