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特尔CFO大卫·津斯纳最近摊牌了,说公司芯片需求火爆,库存快见底了,最快到明年一季度就可能耗尽。
年底想装机的朋友先缓缓,英特尔那边可能要背刺等等党了。
英特尔CFO大卫·津斯纳最近摊牌了,说公司芯片需求火爆,库存快见底了,最快到明年一季度就可能耗尽。
原因?
AI服务器需求爆炸,产能都得优先给那边。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要给企业级市场让路。
这事儿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缺货,而是英特尔的一次战略倾斜。
现在AI就是风口,能带来高利润的“至强”服务器芯片才是亲儿子。
原文提到的“Granite Ridge”其实是个乌龙,那是AMD的代号,英特尔真正发力的是Xeon 6系列,特别是代号Sierra Forest、堆满效能核(E-core)的新品,专门为了云和AI优化,这才是他们抢钱的重点。
为了保住服务器芯片的产能,消费级市场就得“牺牲”一下。
涨价的Raptor Lake,也就是13代酷睿,明明已经是上一代产品了,为什么还要涨?
因为i5这个级别的处理器是绝对的出货主力,保有量巨大。
给它涨价,既能直接增加营收,又能逼着一部分用户去买更新、更贵的14代酷睿,顺便再消化一波14代的库存。
一箭三雕,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波操作对市场影响可不小。
英特尔给自家老款中端U涨价,这不是明摆着给隔壁的AMD送机会吗?
本来还在犹豫买i5还是锐龙5的用户,现在可能头也不回地就选AMD了。
毕竟在150美元这个价位,竞争对手的产品力一点不弱。
说到底,这就是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激进转型计划下的必然结果。
又要搞制程追赶,又要建晶圆厂对外代工,战线拉得太长,资源自然紧张。
当高利润的AI服务器和走量的消费级CPU摆在一起,选哪个根本不用犹豫。
所以,别信什么“供需紧张”的客套话了。
真相就是AI服务器太赚钱,普通玩家的CPU产能和价格都得往后稍稍。
这波“价格调整”,更像是对消费市场的一次精准收割。
等等党这次恐怕等不来降价,反而等来了涨价,真是有点讽刺。
来源:有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