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意难做,我这手艺不能浪费了……”“我只修复不违法吧……”这位从田间地头自学成才、闻名乡邻的青铜器修复“专家”,因在明知铜镜系盗掘所得的情况下,为挣“快钱”铤而走险对其进行修复,近日被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生意难做,我这手艺不能浪费了……”“我只修复不违法吧……”这位从田间地头自学成才、闻名乡邻的青铜器修复“专家”,因在明知铜镜系盗掘所得的情况下,为挣“快钱”铤而走险对其进行修复,近日被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没收违法所得1万元;同时赔偿文物修复费用1.9万余元,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高某本以为自己会像祖辈一样,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却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青铜器修复这一行,眼见一件件残破的青铜器在老师傅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他对青铜器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5年,初中毕业后的高某开始跟着当地一名老师傅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他深知青铜器修复对知识储备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懂技术,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化学、美学知识,并且要具备绘画、雕刻、焊接等技能,因此一有空闲他便钻研修复技术,查阅资料增加知识储备。
“高某不但悟性高,还能吃苦,有段时间,他整天抱着一面破铜镜琢磨。”高某的师傅回忆说:“他跑遍县城书店找来古籍,对照图文学习铸造工艺,没事就去博物馆,隔着玻璃柜研究青铜器的构造。”
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高某掌握了青铜器修复技艺,在当地和同行里的名气越来越大。经他修复的古青铜镜,基本上都看不出之前破损过。
2015年,高某创办了仿古工艺品加工厂,带领十多名村民生产仿古青铜工艺品。2016年,他成为业界小有名气的古青铜器修复“专家”。
随着仿古工艺品生意竞争日趋激烈,高某的工厂慢慢陷入经营困境。2020年初,一位神秘客人带着三面破损的青铜镜找到高某说:“只要能修好,价钱你开口。”高某拿起破碎的铜镜仔细观察,发现三面青铜镜上都有典型的汉朝时期纹饰,一面铜镜碎成了三四块,另两面铜镜镜面上有缺口。
“这铜镜是……”高某话未说完,客人低声说:“你只管修,别问东西哪儿来的,干活就是。”在他迟疑间,对方已将厚厚一叠现金放在桌上:“1万块,以后有活都找你。干不干?”
面对几天就能拿到高额回报的诱惑,想到厂里等着发工资的工人,高某动摇了。他收下钱,接下了这单“生意”。当他把修复好的铜镜交给对方时,内心却充满不安。这种不安很快成为现实,这些铜镜在被文物贩子(另案处理)倒卖时被警方查获,高某作为关键环节人员被顺藤摸瓜揪了出来。
2023年7月,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经鉴定,三面铜镜是汉代时期的规矩镜,均为国家三级文物,市场价值数十万元。
在最初的几次讯问中,高某一直辩称不知道青铜镜的来源。2025年3月,案件被移送至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认真审查案卷证据,综合铜镜修复前的破碎程度和高额的修复费用,以及他能够判断出铜镜年代的供述等,认为其明知铜镜来源非法仍予以修复,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且其在修复过程中的处理,对铜镜本身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经评估,高某修复中使用的现代材料改变了文物表层成分,破坏了历史信息完整性,必须进行专业清洗修复。
办案中,检察官对高某释法说理,讲明文物犯罪法律规定和非法修复的双重违法性。在事实与证据面前,他终于认罪认罚。
5月,西工区检察院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高某提起公诉,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