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一天忙完,身体都快要散架了,可一躺下,脑子却像开了派对,各种画面和声音比白天还热闹。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一天忙完,身体都快要散架了,可一躺下,脑子却像开了派对,各种画面和声音比白天还热闹。
窗外已经安静到能听见风划过树叶的声音,可你还是睡不着。
就是那种身体很累,心里
很乏,可偏偏就是睡不着。有人说这是“现代人的通病”,
我觉得吧,它是现实太真实了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
小林就是这样的人。她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工作从来没有准点下班这一说。
客户的电话、老板的需求都像拉不断的橡皮筋,每天她都提着自己那点能量,硬扛。
晚上回到出租屋,她本以为至少可以静下来休息,但哪那么容易。
因为她脑海里,还在反复盘算第二天的工作内容,想起那个没达标的业绩,又开始自我否定。
其实她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倒头就睡——可偏不让她如愿。
有那么几次,她拿手机刷短视频,想说转移一下注意力,却一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头更累眼更痛。
关掉手机,翻来覆去还是醒着。
到了凌晨两点,她把窗帘拉开,看着城市万家灯火,其中肯定还有不少像她一样睡不着的人。
这一刻,她有点释然,又有点哀伤。
不是每个人都会坦诚跟别人说自己“睡不着”,尤其是那种又累又乏但还睡不着的感觉,说出来反而觉得丢人。
大家总习惯报喜不报忧,讲究把日子过得体面,所以关于压力、关于情绪没人敢开口。
但谁又是真的无困扰呢?朋友圈里晒着的晚餐、美好的夜晚背后,或许也藏着眷恋睡眠的另一面。
小林后来试过各种方法:喝牛奶,泡脚,甚至下载了助眠音乐。
她还向朋友请教,有个朋友跟她说:“累了就去运动,出出汗,晚上也许能睡着。”
她也试了,可运动完身体更兴奋了,反而更难入睡。
还有人建议放低生活的预期,不必逼自己过于“完美”。
她试着在床上告诉自己:“今天已经尽力了,先让自己好好躺着吧。”
可不知怎么就是放不下那些焦虑的小细节。
其实这类问题不是只有她才有,人们越习惯用“积极”掩盖焦灼,内心深处的乏味被压得更深。
一味追求效率,情绪渗透进生活的缝隙。
那种干了很多事却没有意义感,身心倦怠的巨浪,对每个人都可能袭来一两次。
有的人逃避,有的人自嘲,也有人努力拥抱这个现状。
小林后来发现,有天晚上,她没提前规避焦虑,也没强制自己安静下来,仅仅是打开收音机,听了一档播客节目。
那个主持人很平静地说,“我们都不是超级英雄,只是普通人在挣扎,可以允许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夜晚。”
她突然觉得,原来自己不是孤单的,世界上有好多和自己一样的人。
那一夜,她虽然没立即睡着,好像反而心里没那么急了,慢慢就迷糊过去了。
所以说,睡不着的时候,其实不用太担心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可以允许自己累了,乏了,也可以允许自己继续醒着。
有人选择冥想,有人和朋友聊聊,也有人只是静静地和自己对话。
不论哪种方式,请相信,失眠也是表达内心真实的一种方式。
也许它提醒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光是身体,也包括内心。
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这种时刻,那就先给自己一点温柔和耐心。毕竟,在这个夜晚醒着的你,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孤独。
来源:健康讲堂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