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35年实现人均GDP翻番的目标已经明确,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是让居民收入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当前消费疲软的核心问题,在于部分群体收入增长放缓,没钱花、不敢花。要破解这个困局,就得让工资涨幅精准匹配经济发展节奏,其中有几类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收入提升不
2035年实现人均GDP翻番的目标已经明确,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是让居民收入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当前消费疲软的核心问题,在于部分群体收入增长放缓,没钱花、不敢花。要破解这个困局,就得让工资涨幅精准匹配经济发展节奏,其中有几类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收入提升不仅能改善生活,更能撬动内需、助推经济。
首先是高端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技术工人。未来十年,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些领域急需掌握核心技术的技能人才。2025年5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行业就业群体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这类技术工人正是政策倾斜的重点。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出现“高薪抢技工”的现象,某新能源企业的芯片调试技工月薪已达1.5万元,比三年前涨了40%,未来随着产业升级,这类岗位的收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其次是基层公共服务从业者。包括社区工作者、乡村教师、基层医护人员等,他们承担着保障民生的基础工作,但收入水平长期处于中等偏下。2025年起,多地已开始落实基层岗位薪资倾斜政策,比如乡村教师的绩效工资上浮20%,基层医护人员增加了专项补贴。这些岗位直接关系到民生服务质量,只有让他们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才能吸引更多人扎根基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也是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一环。
第三是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领域的从业者。我国有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他们的收入提升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政策层面已经出台多项举措,2025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有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现在种粮不仅有保底收购价,还有各类补贴,规模化种植的农户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此外,通过土地入股、农房出租等方式盘活资源,不少农民还多了财产性收入,未来随着乡村产业发展,这份收入还能再涨。
第四是数字经济和新型消费领域的从业者。短视频博主、直播电商运营、智慧社区服务等新型职业,是当下就业的新增长点。2025年实施的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正在推动“人工智能+消费”等新赛道发展,这些领域的从业者收入弹性很大。某平台数据显示,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月收入三年来增长了120%,但仍有大量基层从业者收入不稳定。未来通过规范行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这类人群的收入将更有保障,也能进一步激发新型消费活力。
第五是中等收入群体中的骨干力量。202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目标是未来五年让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人增至8亿人。企业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专业服务人员等,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核心组成。他们的收入增长具有“传导效应”,既能带动高端消费,又能通过储蓄和投资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政策层面正通过稳住股市、丰富债券产品等方式,为他们增加财产性收入创造条件,工资性收入的稳步增长更是基础。
这些群体的收入该怎么涨?政策已经给出了方向。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让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拿更高工资;对基层岗位,建立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薪资调整机制,确保收入逐年稳增;对农业从业者,继续提高补贴标准,支持发展乡村产业增加收入来源。2025年多地已经开始试点,比如江苏将技工的技能等级分为11级,最高级技工薪资不低于企业中层管理者。
收入增长不能只靠工资,还要拓宽增收渠道。《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比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类项目发行REITs,让普通人也能分享投资收益。对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等方式能带来持续收益;对城市居民,合理的理财规划、职业技能提升带来的兼职收入,都是增收的重要补充。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让这些群体涨工资是“双赢”。技术工人收入增长能吸引更多人投身制造业,支撑产业升级;基层从业者收入提高能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农民收入增加能激活乡村消费市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数据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每增加1亿人,就能带动消费增长1.5万亿元,这正是实现人均GDP翻番的重要动力。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尝到了收入增长的甜头。浙江的乡村教师陈老师,2025年拿到了每月800元的基层补贴,年收入多了近万元;广东的种粮大户李师傅,通过规模化种植和补贴,去年收入比前年涨了30%;深圳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张工,凭借技术专利分红,工资外又多了一笔收入。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印证了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
要实现2035年目标,需要政策持续发力。一方面要确保重点群体工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保障,比如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标准,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要打击不合理收入,让收入增长更公平,比如规范直播带货等领域的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对个人来说,要跟上收入增长的节奏,就得主动提升能力。从事制造业的可以学新技术,瞄准高端岗位;基层从业者可以考职业资格证,争取补贴和晋升;普通人可以关注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发掘增收机会。毕竟政策是导向,自身能力才是收入增长的根本保障。
未来十年,人均GDP翻番不是空话,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收入变化。重点群体的工资上涨,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动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最终形成经济增长与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经济目标,更是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民生承诺。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属于这些该涨工资的群体吗?身边已经有人感受到收入增长的变化了吗?对于提高居民收入,你觉得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重点关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一一聊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