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芯片圈又起波澜,长江存储全球份额逼近两位数,NAND盘面明显在变,老格局被撬动,韩国日本美国的老玩家都在盯,市场心态起起落落,大家都在看风向,这一刻很关键。简单说就是,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关键还在稳。有报告称今年二季度市场环比大涨,AI基础设施提速,下游补库
中国芯片圈又起波澜,长江存储全球份额逼近两位数,NAND盘面明显在变,老格局被撬动,韩国日本美国的老玩家都在盯,市场心态起起落落,大家都在看风向,这一刻很关键。简单说就是,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关键还在稳。有报告称今年二季度市场环比大涨,AI基础设施提速,下游补库跟进,长江存储冲在前,营收往上走,技术也在往上推,这一波能不能拉长?
然后我们看底子,长江存储是2016年起步,背后是国产自研的大方向,跳过旧路走新路,瞄准3D NAND发力,量产做到百多层,工厂落在武汉,两期线跑了不少产能,第三期预计在2025年接棒,总产能再上台阶。说到底就是,先把产线跑稳,把良率拉高,把成本压住,这几步都要硬。
全球盘面怎么排位,三星还是第一梯队,份额接近三成,技术和规模都很稳,短期确实不好撼动,SK海力士这季跑得快,高端服务器产品有优势,美光节奏平稳,面向高端客户的固态硬盘在调结构。日本这边铠侠稍显疲态,份额往下走,苹果占比过高,消费电子淡季就被动,不过有消息说iPhone新款可能在2025年三季度亮相,到时会不会带来一波修复?
后来长江存储不只做消费级,还计划在2025年三季度切入企业级固态硬盘,这一步很关键,毛利一般比消费级高不少,产品门槛更高,但利润更甜,进入就意味着更强话语权。结果呢,能不能吃下这块硬骨头,能不能把客户做深做稳?
接着看需求侧,AI把存储重新洗了一遍,云厂商加速上企业级固态硬盘,要支撑大模型训练,要撑起推理任务,训练阶段容量从小往大走,往更高规格上靠,2025年有望成主流,推理用来放模型文件,放键值缓存,放微调数据,读写要快,稳定要好。不少云厂商把单机存储往更高配扩,原先的容量不够用,加盘加容量的动作频繁,这波扩张直接给了上游新机会,也逼着全链条加速升级。
技术这块更是硬核,长江存储直接绕过平面技术,专注3D NAND路线,自研Xtacking架构,把存储阵列和控制电路拆开做,堆层更高,读写更快,可靠性更强,生产效率也更优。现在百多层产品在跑量,更高层级在加速推进,验证在做,工艺在磨,成本在压,说白了,技术路线对了,产品力就能打。
然后看落地场景,手机在用,笔记本在用,数据中心也在用,国内外合作伙伴不少,渠道在铺,认证在过,生态在补。进军企业级后,和云服务商的绑定会更深,和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协作会更多,客户需求更明确,迭代节奏更快,谁能抓住谁就更稳。
资本市场也在关注,长江存储据称考虑最早在2026年冲刺A股,估值被不少人看成数千亿级的大单,募资方向很清晰,用在扩产,用在研发,用在市场开拓,把规模做大,把技术做厚。老实说,这要看窗口期好不好,要看业绩能不能持续,能否成为近年少见的超级募资?
不过话说回来,挑战也不小,海外市场有不确定,贸易摩擦时不时来一下,周期行业价格起伏明显,现金流要稳住,库存要管住,节奏要把住,都是硬功。同时老牌巨头在下一代技术上加码不停,长江存储必须持续加研发,加人才,加设备,AI和5G推着需求往上走,容量要更大,速度要更快,功耗要更低,三条线都得跑。展望下半年到2025年后段,有机构看好NAND继续上行,数据中心更新带来新空间,长江存储想把份额再往上一推,冲向一成多的目标,最后能走到哪一步?
来源:故檐听雨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