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子的演变,像极了生活的轨迹,最终都走向了一种更踏实、更入心的需求。
许多院子的故事,都始于一个浪漫的开头:月季、绣球、百合……
可日子久了,那些娇艳的花影,不知不觉就让位给了西红柿和黄瓜。
院子的演变,像极了生活的轨迹,最终都走向了一种更踏实、更入心的需求。
从“好看”到“好吃”
起初,院子是梦想的陈列室。
目录上的欧洲月季,名品绣球,被一一种下。
晨起浇水,黄昏施肥,盼着花苞绽放的惊喜。
可热情像潮水,会慢慢退去。
娇贵的花,染了白粉病,招了红蜘蛛,一场风雨就能毁掉半年的期待。
那份精心计算的浪漫,太累了。
不知哪一天,墙角空出一小块地,随手撒下一把香菜籽。
又有一天,朋友送来几棵辣椒苗。
绿色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交接。
接地气的生命力
菜,比花皮实。给它阳光,给它水,它就给你实实在在的回报。
西红柿的藤蔓,不如铁线莲优雅,但挂着果时,那沉甸甸的架势,让人心安。
韭菜割了一茬,没几天又齐刷刷地冒出来,那种生命力,泼辣而旺盛。
在这里,美不再是观赏的,而是可触摸、可品尝的。
指尖掐下薄荷叶的清香,比任何香水都提神。
这种生命力不跟你讲条件,它只管生长,带着一股子泥土里带来的倔强和真诚。
生活哲学的回归
种花时,关心的是造型、色彩、花期,是美学。
种菜后,关心的只有最根本的东西:
光照够不够,土肥不肥,什么时候能采收。
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回归,从追求精神享受,回归到经营生活本身。
邻居不再讨论哪个品种稀有,而是交流怎么做堆肥,如何轮作。
话题从云端落到了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小坑,里面满是生活的智慧。
最终的归宿
所以,院子的尽头,为什么是种菜?
因为生活的尽头,是柴米油盐,是烟火人间。花儿是理想,是诗和远方;而菜,是现实,是家与日常。
当生活的浮华被时间洗去,留下的才是最本真的需求:
一份自给自足的踏实,一个春播秋收的盼头,一种把日子过结实的朴素愿望。
那片菜地,就是这种愿望最安心的寄托。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江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