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甘肃会宁这片被红色记忆浸透的土地上,历史的回音从未远去。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播撒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信仰火种。如今,这火种已化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更融汇于一代代公安民警的血脉之中,以忠诚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答卷。
在甘肃会宁这片被红色记忆浸透的土地上,历史的回音从未远去。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播撒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信仰火种。如今,这火种已化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更融汇于一代代公安民警的血脉之中,以忠诚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答卷。
时隔二十七年,因公牺牲民警牛尚义的故事,因其孙女的一篇作文《拾起梦想的点滴》,道出了一份跨越三代人的牵挂。这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私人记忆,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警魂传承的生动见证,照亮了这片英雄之地上的精神延续。
生命的重量:用脚步丈量出的平安路
1954年出生的牛尚义,像一棵树,把根深深扎进了会宁这片黄土地。他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人民警察,人生的每一步,都踏在这片热土的年轮之上。从会宁县林业派出所,到会宁县公安局老君派出所,再到会宁县公安局太平派出所,最后走进会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这看似平凡的岗位变迁,背后是他用双脚丈量出的平安路,用生命写就的为民情。
“那会儿出警,靠的就是一双脚。”当年的老同事回忆道,“老牛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路远不怕,人心近了就行。’”在那些“交通靠走、沟通靠喊”的岁月里,牛尚义的标配是一个军用水壶、几个干馍馍。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他一次次徒步穿越数十里山路,只为处理一桩纠纷、走访一户人家。有年轻民警问他累不累,他抹把汗笑道:“这山路我走惯了,闭着眼都能摸到乡亲们的门。”
他是林场里那个“最较真”的守护者,一遍遍巡山查林,嘴里总念叨:“一棵树长起来不容易,不能让人毁了。”到了派出所,他又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贴心人”。东家吵架、西家丢牛,他都耐心调解、全力寻找。一位曾被他帮助过的老人至今记得他说过:“大爷您放心,穿了这身警服,就是给大家办事的。”
调入刑侦大队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厚厚的案卷记录着他无数个不眠之夜,同事说他“盯上案子就放不下”。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从不退缩:“要是我们都怕,老百姓还能指望谁?”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屡破大案,收获了“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沉甸甸的荣誉。可每当有人提起这些,他总是摆摆手:“荣誉是集体的,活是大家干的。”
1997年7月,时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的牛尚义在办理“红蓝铅笔”骗局案件途中遭遇车祸,4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他走得突然,却留下了沉甸甸的一生——那些他走过的山路、调解过的纠纷、抓捕罪犯时坚定的身影,都化作无声的丰碑。一位老战友红着眼圈说:“老牛这一辈子,真是把命都交给了这片土地。”
是的,他把一生献给了脚下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用生命兑现了人民警察最庄严的承诺——而这,就是生命的重量。
无声的启蒙:在遗物中读懂“威风”的真义
对于孙女而言,爷爷的模样,更多来自于家人的讲述和那些被精心保存的遗物。那枚承载着荣光的警号,依旧闪亮;那些荣誉证书的边角,却早已在时光中磨损泛黄。还有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他身着警服,英姿挺拔,眼神坚定如炬,沉静而灼热地凝视着前方。
“当警察吧,威风。”这是牛尚义孙女小时候对妈妈问及梦想时的回答。直到多年后,她亲手抚过爷爷的警号,摩挲那泛黄的证书,凝视那张定格岁月的照片,才真正明白——“威风”的背后,是风雨无阻的出警路,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把集体置于个人之前的无声选择。
“我们如今身处光明,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一批人负重前行,将黑暗拒之门外。”她在作文中写道。这并非少年轻飘的感怀,而是在读懂爷爷生平后,发自内心的深刻体悟。
从家人的讲述和爷爷遗物里,她一点点拼凑出爷爷完整的形象:那个总在危急时刻冲在最前面的警察,那个悄悄帮助困难群众、却从不留名的普通人。爷爷,不再只是一个称呼,一个遥远的形象,而成为了一道精神的坐标,沉默而坚定地,为她的生命指引方向。
土地的基因:红色沃土上的精神谱系
岁月不语,精神长存。牛尚义,是会宁公安精神谱系中的一个缩影。在这片被“会师精神”滋养的土地上,“忠诚、担当、奉献”从不只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见诸行动的队伍基因。
从战火纷飞年代里义无反顾的公安前辈,到岁月静好中默默守护的基层民警,一代代会宁公安人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书写成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
你看——那位在抓捕一线与歹徒搏斗、伤痕累累却从不退缩的刑警;那位在地动山摇时逆行冲向废墟,从危难中托举生命的救援民警;那位隐没于暗夜、只身周旋在罪恶边缘的缉毒警;还有那位穿梭于巷陌之间,用几十年的脚步丈量出社区安宁的老民警……他们中,许多人如牛尚义一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却以平凡之躯构筑起不平凡的警魂长城,共同熔铸出会宁公安“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谱系。
在这条奔流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牛尚义是一座承前启后的桥。他接过老一辈染满风霜的信仰旗帜,又以生命为火把,为后来者照亮前路。而今,那精神的火种并未熄灭——它正跃动在更多年轻民警坚定的眼眸中,燃烧在下一个春天的执勤路上。
永恒的守护:写在光与暗的交界处
一枚枚奖章,见证着峥嵘岁月;一篇作文,续写着初心使命。在这对祖孙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有限的个体如何通过精神传承达到永恒。
警察这个职业,始终站在光与暗的交界处。他们面向黑暗,守护光明;他们直面危险,保护平安。正是有了无数个“牛尚义”在前方负重前行,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后来者在后方接力梦想,这份守护才能代代相传、永不间断。
在会宁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红色的基因从未褪色,忠诚的警魂永远闪耀。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会师塔,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有一群身着藏蓝制服的身影,穿行在大街小巷、乡村道路,继续着牛尚义未竟的事业。
左二(牛尚义)
而那个在灯下奋笔疾书的少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爷爷致敬,向所有守护者致敬。她的笔尖划过作文本的声音,与街面上巡逻的脚步声,与接警大厅里的电话铃声,共同奏响了一曲关于传承与守护的动人乐章。
这乐章,回荡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融入会宁的晨曦与暮色,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关于责任,关于传承,关于一代又一代人对于平安的不变承诺。
来源:慕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