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六点,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里,一位63岁的李大爷被家人紧急送来:右侧手脚突然无力,说话也含糊不清。类似的场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翻看统计,不少缺血性卒中(脑梗)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二三十年烟龄,不曾间断。大家都知道“抽烟不好”,可是——有多少脑梗真的是抽
清晨六点,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里,一位63岁的李大爷被家人紧急送来:右侧手脚突然无力,说话也含糊不清。类似的场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翻看统计,不少缺血性卒中(脑梗)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二三十年烟龄,不曾间断。大家都知道“抽烟不好”,可是——有多少脑梗真的是抽烟害的?今天,跟着医生一起,来聊聊吸烟与缺血性卒中的微妙关系。
一、吸烟如何影响血管健康?
吸烟对全身血管的“毒打”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1.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得粗糙、弹性下降。久而久之,胆固醇、钙盐等易于在血管壁沉积,从而形成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
2.尼古丁与一氧化碳等物质,会促使血小板趋于活跃并聚集,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且会提升血液黏稠度。
3.损害血管舒张功能。正常状态下,血管内皮会分泌一氧化氮以助力血管舒张,而吸烟会抑制该物质生成,致使血管更易收缩,血压更易升高。
这些变化叠加在一起,就大大抬高了缺血性卒中(脑梗)的风险。
二、流行病学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多项大规模研究都给出了惊人的数字:
长期每天一包以上的重度吸烟者,其缺血性卒中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约2倍;
即便是轻度吸烟(每天5根以内),风险也会增加30%~50%。
如果用人群可归因风险(PAF)来衡量,约有15%~20%的脑梗病例可以归因于吸烟。这意味着,在每五例缺血性卒中中,就有一例与吸烟脱不了干系。
三、尼古丁与血栓形成的“幕后推手”
说到为什么吸烟这么“刁钻”,就不得不提尼古丁:
1.刺激交感神经,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加速血小板活化,让血液更容易“结块”;
3.氧化应激增强,产生更多自由基,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
想象一下,血管里既窄又容易堵,血流还“粘粘”的,卒中自然就来了。
四、戒烟何时才会“回本”?
戒烟后,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往往超乎想象:
在24小时之内,一氧化碳的水平有所下降,而血液的含氧量则得以提高。
数周至数月内,血管内皮功能开始恢复,血压和心率逐渐稳定;
1年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能够降低近半。
5年之后,多数心血管指标趋近于非吸烟者的水平。
可见,什么时候戒,都不晚。越早停,收益越大。
五、中老年人如何科学戒烟?
对于许多有着数十年烟瘾的中老年朋友而言,仅仅说“戒烟就戒烟”,恐怕是无济于事的。以下几点,不妨一试:
1.明确戒烟动机,签订“戒烟协议”,将戒烟理由与目标日期记录其中。最为妥当的是,寻求家人、朋友一同监督,这有助于戒烟行动的顺利开展。
2.逐步减少,配合替代疗法
可先从“每天少抽一根”开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口香糖、贴片)。
3.建立新习惯,分散注意力
用散步、做家务、下棋等健康活动替代“想抽烟”的时间。
4.寻求支持,定期复查
参加社区、医院的戒烟小组,听听他人的经验;定期体检,让医生帮你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六、让每一次呼吸都更有意义
脑梗突如其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可它并不是命中注定。如果您或家人有吸烟史,不妨趁早行动。吸烟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虽“微妙”,但危害却十分“直接”。每一次拒绝点烟,都意味着为血管“松绑”;每一天坚持不吸,都在为健康投资。当我们把坏习惯扔在身后,未来才会更加从容。愿每位读者,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拥有更长寿、更健康的晚年。
来源:健康答疑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