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赵健丨岁岁重阳,万物长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20:10 1

摘要:“小时候见到坟头害怕,但坐在老家祖坟地,坐在叔叔给我留的那块空地上,竟觉得那么温暖,像回到一个悠远的家。”

“小时候见到坟头害怕,但坐在老家祖坟地,坐在叔叔给我留的那块空地上,竟觉得那么温暖,像回到一个悠远的家。”

《风土记》有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即便万物渐趋萧疏,中国人却总在凉意初透时,寻得温暖的仪式感。

王维笔下的重阳,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秋日对他而言,是思念与山巅的远望。而在老舍的笔下,北平的重阳则泛着菊香与酒香:“北平的秋天是天高气爽,重阳一到,家家户户都要登高、赏菊、吃花糕。”

无论登高,还是赏菊,重点都在于相聚。作为与除夕、清明、端午并列的传统祭祖节日,这一日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情感。在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中,祖先的经验被奉为生活的基石,因而逢年过节祭祀先祖,既是对来路的铭记,亦是对根源的致意。

刘亮程新作《长命》恰好是这一主题的深刻实践。小说的主线中,郭长命与魏姑为高祖郭子亥引魂归根,这条返乡之路,正是刘亮程家族逃荒至新疆,他在四十年后亲身踏上的祭祖之路。《长命》之于刘亮程,不仅是一次对生命原乡的幽深回返,也是对祖先、死亡与大地关系的重新理解。

10月29日19点,作家刘亮程携新作《长命》做客赵健直播间。这个重阳节,我们一起聊聊亲情以及我们的人生。

活动主题

岁岁重阳:《长命》新书发布

活动时间

10月29日(周三)

19:00

活动嘉宾

赵健

嘉宾简介

1962年生,在新疆北疆沙漠边小村庄出生长大,通农事,会手艺,熟悉草木牲畜,善听风声虫语。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大地上的家乡》等,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长命》,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杰出贡献奖等。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

赵健

《人民日报》推介知识博主,全网千万粉丝。

相关图书

《长命》

《长命》是刘亮程六十岁完成的“天命之书”,也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后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

故事从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讲起。

1982年,石人子河的漩涡吞噬了水利员韩连生的青春,却让十六岁的魏姑在溺亡者最后的凝视中开启通灵之眼。三十年光阴流转,她为逝者安魂,为生者续命,瞳仁游移间,便是人间与幽冥两个世界。

向西十几公里的碗底泉村,兽医郭长命的父亲、老中医郭代道,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恐症”缠身。魏姑应长命之请前去驱病,她于斑驳的榆树阴影里,察觉病根竟牵连着一场尘封百年的家族劫难。

过苦泉子、到伊州、经瓜州、至肃州,抵达老家酒泉钟塔县,魏姑与长命踏上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返乡溯源之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

《长命》是刘亮程对创作疆域的重大开拓:《一个人的村庄》在乡土中寻找诗意,《本巴》在史诗中重构时间,而《长命》则植根于作家的生命印记之中,诞生于祖先与子孙血脉相连、记忆相承的生命谱系之中。一个村庄从“有神”走向“无神”,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的“浅命”与“长命”。我们站在祖先与子孙之间,被时间延续成长命,上下皆是生命前行的路,这是生命永远的路。

来源:译林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