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我就告诉你,学逻辑,尤其是新手入门,根本不是让你去背什么“三段论”、“假言命题”那些听起来就头大的词儿。学逻辑,核心就一件事:帮你把脑子里那团乱麻理顺溜了,让你说话、办事、看人,一下子透亮起来。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
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我就告诉你,学逻辑,尤其是新手入门,根本不是让你去背什么“三段论”、“假言命题”那些听起来就头大的词儿。学逻辑,核心就一件事:帮你把脑子里那团乱麻理顺溜了,让你说话、办事、看人,一下子透亮起来。 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防忽悠”的金钟罩,一个“看清本质”的透视眼。
你想想,生活里多少憋屈事儿,不就是因为逻辑没捋清闹的?
场景一:吵架总输,生一肚子闷气。
“你从来都不关心我!”(对方回:“我怎么不关心了?上次你感冒我不是给你倒水了?”——得,开始翻旧账,离题万里。)
你要是懂点逻辑,就知道这句话犯了“绝对化”的谬误(“从来都”)。你要是换成:“最近这周,我感觉你主动问我累不累的次数少了,我有点失落。” 你看,事实清晰,感受明确,对方还怎么狡辩?战斗力瞬间提升80%。逻辑在这儿是帮你精准表达,避免无效争吵的。
场景二:网上吃瓜,总被带节奏,今天义愤填膺,明天发现骂错人了。
“那个明星都代言这个游戏了,这游戏能不好吗?”(这是典型的“诉诸权威”谬误,明星懂游戏开发吗?)
“大家都这么说,那肯定是真的!”(这是“诉诸大众”谬误,人多不代表真理。)
学了逻辑,你脑子里自动就会拉起警报:等等,这个论证站得住脚吗?证据呢?因果关系成立吗?有了这套过滤系统,你就能轻松看穿很多煽动性的言论,避免当“键盘侠”或者被割韭菜。逻辑在这儿是你的“信息过滤器”。
场景三:工作汇报,啰里啰嗦讲半天,领导眉头越皱越紧。
“王总,这个项目吧,前期我们做了很多调研,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A部门不太配合,B资源不到位,但是经过我们团队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领导内心OS:所以,结论到底是啥?)
有逻辑的人会这样开头:“王总,关于XX项目,我建议采用B方案,因为它能在成本增加5%的前提下,将效率提升30%。理由有三点:第一…第二…第三…” 逻辑在这儿是你的“职场加速器”,让你思路清晰,表达有力。
你看,逻辑一点都不高深吧?它就是我们日常思考、说话、办事的“脚手架”。新手入门,千万别一上来就啃大厚书,那等于还没学会走就去跑马拉松,肯定摔跟头。
我给你几个特别简单、一学就会的“新手逻辑速成法宝”:
遇事多问一句“然后呢?”(检验因果) 有人说:“房价这么高,都是炒房团害的!” 你心里就问一句:“然后呢?打倒炒房团,房价就一定能降到人人都买得起吗?” 这一问,就能逼着你去想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土地供应、货币政策、城市化进程等等。这就避免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归因于一个“替罪羊”。警惕那些“绝对化”的词语 “永远”、“绝对”、“所有”、“肯定”、“必须”……这些词一出现,你就要小心。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绝对的事儿?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说法,多半有问题。比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所有的成功都是靠努力”,这些说法显然都经不起推敲。学着把别人的话“翻译”成“因为…所以…” 这是个超级好用的练习。比如,同事说:“小张这人能力不行,上次那个项目他就搞砸了。” 你帮他翻译一下,他的逻辑是:“因为小张搞砸了上一个项目(论据),所以小张能力不行(结论)。” 这么一拆,漏洞就出来了:一次失败就能完全代表能力吗?有没有其他因素?这样你就不会轻易被别人的片面之词影响了。怎么样,是不是感觉逻辑突然就亲切了?它不是什么神秘学问,就是一套让我们活得更明白、更舒心的思维工具。新手千万别怕,从这些小事儿练起,你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刁钻了(是更深刻了),说话更有说服力了,甚至,吵架都更有赢面了!这好处,可是实实在在的。
小编碎碎念:
聊了这么多,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同感?反正我是觉得,生活中好多坑,都是因为脑子一热,逻辑没上线才踩的。你们有没有那种因为逻辑不清闹过的笑话,或者靠着“神逻辑”成功翻盘的高光时刻?快来评论区唠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点赞转发收藏一波,让更多小伙伴也来学学这“防身又开心”的本事!
来源:流浪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