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面临 “吃不上米” 危机,幕后大概率黑手是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9:11 1

摘要:日本这个国家,平时给人感觉就是什么都井井有条,超市货架上东西齐全,生活挺滋润的。可从2023年开始,一场大米短缺的麻烦就闹得人心惶惶。米价蹭蹭往上涨,超市里经常看到空荡荡的米架子,好多老百姓得早起排队抢购。要知道,日本人的饭桌上,大米可是主心骨,吃不上米,就跟

日本这个国家,平时给人感觉就是什么都井井有条,超市货架上东西齐全,生活挺滋润的。可从2023年开始,一场大米短缺的麻烦就闹得人心惶惶。米价蹭蹭往上涨,超市里经常看到空荡荡的米架子,好多老百姓得早起排队抢购。要知道,日本人的饭桌上,大米可是主心骨,吃不上米,就跟中国人没馒头一样闹心。这事儿不是天灾那么简单,背后藏着些人为的猫腻,尤其是农协和那些中间商,玩起了囤积居奇的把戏。

2023年夏天,日本全国热得像蒸笼,尤其是新潟、北海道这些产米大省,气温天天35度以上。水稻长穗的时候最怕热,结果那年穗粒发白发碎,一等米的比例直线掉。新潟的越光米,平时80%都是一等货,那年只剩4.9%,粳米也才15.7%,创了历史最低。全国产量比预期少了好几十万吨,库存一下就紧张了。政府当时发了预警,但没什么实质动作,就那么拖着。到了2024年春天,冷空气又来捣乱,低温多雨,稻苗冻伤率高达20%,东北部产区播种推迟,成本也跟着上涨。

夏天还没完,宫崎那边6.1级的地震,道路堵塞,农机运不进去。更要命的是南海槽地震的预警一出,媒体天天报潜在海啸,老百姓慌了神,觉得供应链要断,蜂拥去超市抢米。东京大阪的门店直接限购,每人一袋。餐饮店也没法子,寿司店饭团小了,价格还得提10%。游客多是多,2024年三千六百多万,但算下来每天多出的消费人口才58万,占总人口的0.48%,根本不是主因。那些欧美游客还不爱吃米,亚洲人待得短,影响有限。可市场就是乱了,价格从每5公斤2000日元窜到3500日元。

而且老百姓受不了,农民也憋屈。2024年9月,农民连和新日本妇人会这些团体上街抗议,几百人聚东京,手举牌子要政府放储备米,给补贴。农民说,产量低,收入多年没涨,化肥贵了15%,补贴不够用。抗议搞了三天,警方看着,没出乱子。但政府拖到2025年2月才扔出21万吨储备米,通过竞标给企业。结果3月数据一出,仅2%进了超市,其余全卡在中间环节。农协这些家伙,掌控全国50%到90%的流通,仓库最大,他们疑似低价拿米,高价卖出,套利赚翻。

4月,茨城和千叶偷米的事儿频发,警察抓了好几拨人,米袋子成百上公斤。农户得自己巡田,装监控,夜里还睡不好。5月18日,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在活动上说漏嘴,从没买过米,都是支持者送的,家里米多得能开店。这话一出,舆野党提不信任案。他21日辞职了,道歉说不当。继任的小泉进次郎上台,5月下旬改了规矩,不再拍卖给中间商,直接定价2000日元给零售。6月1日,储备米上架,2023和2024年的古米古古米,两小时卖光。

农协这帮人,表面上帮农民卖米、发贷款、办养老,还卖种子啥的。可实际呢?他们垄断收购,农民没法直面市场,议价弱。涨价的钱没进农民兜里,农民还得靠补贴过日子。2025年3月,他们搞了个“令和百姓一揆”的游行,明确说收入没长,呼吁放米。5月13日会长山野彻采访里说米价不贵,火上浇油,公众更气。专家说,这套体系太僵化,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库存,需求刚性强,大米易存,成本低,正好适合套利。

而政府投放储备米,本来是好意,可执行一塌糊涂。2025年3月到5月,又扔了好几批,总量超40万吨。可到4月底,仅7%进零售,95%农协拿走。有的甚至低价卖美国,国内还高价。野村哲郎这前大臣批评小泉,说绕过拍卖破坏规则。农林水产省主导的规划,讨论半天,流通调查也没见影。米店倒闭潮来了,2024财年88家关门,业绩差的占47.6%。

这事闹到现在,价格趋稳,但没彻底好。储备米剩10万吨,安全线不远。政府说必要时进口,但高关税在那摆着。现在支持率下跌,专家说,不改彻底,危机还会再来。

来源:盛苍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