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我刚被房东涨了房租,通勤地铁上被人踩脏了新买的帆布鞋,现在连稿子都写不明白,哪来的光?
凌晨两点的办公室,空调发出像哮喘病人一样的嗡鸣。
我盯着电脑上被打回来第5遍的稿子,编辑的消息弹在屏幕上:
“飞鱼,你这篇太丧了,读者要看的是光。”
那一刻特想把键盘摔在地上,谁不想写光啊?
可我刚被房东涨了房租,通勤地铁上被人踩脏了新买的帆布鞋,现在连稿子都写不明白,哪来的光?
后来我发现,那些总说“凡事往好处想”的人,不是天生乐观,是他们偷偷练了几招把烂事掰弯的本事。
我在海边城市摸爬滚打这几年,靠这几招从哭着改稿变成笑着接活儿,今天掏心窝子给你们拆解明白。
上个月我负责的品牌合作黄了,损失了小半个月的稿费。
当时坐在沙滩上跟朋友打电话,哭到海浪把拖鞋冲走都没发现。
哭够了我开始算账:这单黄了,是不是因为我没提前跟对方确认传播节点?
是不是报价单里漏了平台分成?这些坑这次踩了,下次就能避开。
说实话,我以前特烦别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后来发现,你越抗拒承认“这事虽然烂,但能让我学会点啥”,就越容易被烂事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我包里总放个小本子,遇到糟心事就写两句:
“今天被领导怼了,但他说的‘结尾要勾着读者’,下次能用在推文里。”
你看,再恶心的事,只要逼着自己找个“有用”的点,就没那么难咽了。
上周三,我赶早班地铁去见客户,刚出地铁口就被外卖小哥的车蹭了一下,新买的白裤子多了道黑印。
换以前我能别扭一整天,觉得“今天肯定完了”。
但那天我盯着裤子上的印子,突然想:
“还好只是蹭了裤子,没蹭到皮肤;还好客户公司就在旁边,来得及去厕所擦擦;还好这裤子是棉的,说不定能洗掉。”
我发现人特容易掉进“灾难化想象”的陷阱,一点小事就觉得“全完了”。
其实你只要跟自己较个劲,问一句“这事还能更糟吗”,就会发现大部分麻烦,都没你想的那么致命。
就像我写稿卡壳时,以前总焦虑“这篇写不出来就要失业了”,现在会翻出抽屉里的投稿记录:
“去年这个月我只发了2篇,现在都写到第5篇了,够不错了。”
把注意力从“失去的”转到“拥有的”,心态立马就稳了。
前年冬天,我写的一个系列推文数据差到离谱,粉丝掉了快一千。
当时对着后台数据发呆,觉得自己可能真不是写东西的料。
但我这人有个犟脾气,越是不行越想试试。
我把那几篇没人看的稿子拆了,逐字逐句跟爆款文对比,发现自己总在结尾说教,读者早就看烦了。
于是我改了写法,加了好多海边城市的小事:
早市阿姨给的虾酱有多咸,凌晨赶海的人带着什么样的手电筒。
没想到改完的第一篇,阅读量就翻了三倍。
其实哪有什么“看到希望才坚持”?
都是像我这样,在看不到光的地方,凭着“先瞎折腾再说”的蛮劲,硬生生凿出个缝来。
你以为的“心想事成”,不过是“先做了,再等着好事撞上你”。
昨天傍晚我去海边散步,看到个大爷在礁石上钓鱼。
浪特别大,鱼漂被打得东倒西歪,他却慢悠悠地补着渔网。
我问他:“这样能钓到鱼吗?”
大爷说:“钓不到就看海呗,你看这晚霞,不比鱼值钱?”
突然就懂了,“往好处想”不是逼着自己当傻子,是在认清“这事确实不怎么样”之后,还能守住一点“但也没那么糟”的底气。
就像我现在,依然会被稿子折磨,会为房租发愁,但敲下这些字的时候,窗外的月光正洒在键盘上。
你看,光其实一直都在,就看你愿不愿意抬头瞅一眼。
来源:楚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