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一书,是新近出版的一本探讨传统社会中男性气概的学术专著。作者宋耕现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男性的相关研究。本书初版为英文版,于2004年在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引进。
《文弱书生》 宋耕 著 周睿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一书,是新近出版的一本探讨传统社会中男性气概的学术专著。作者宋耕现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男性的相关研究。本书初版为英文版,于2004年在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引进。
一些关于男性气概的话题,一本走过20余年的著作,依旧能引人关注并引来讨论,说明这本书所讨论的话题生命力之旺盛,当然也和男性研究的相对稀缺有关。近年来,性别研究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过我们所看到的,以女性研究居多。这是否意味着研究男性无足轻重呢?显然不是。这或许与父权制下男性本身已成为优势性别有关。无论是史家,还是小说家,其视角默认带有男性中心主义,而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性别平等观念的深入,女性写作者、研究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原本以男性为中心的观念受到冲击。在新的环境下,以男性为研究主体的作品,如果仍然停留在往常的书写范式中,则不可避免地面临危机。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传统社会中的中国男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男性气概又有着怎样的复杂面相?《文弱书生》结合性别理论与经典文本,从中国自身的传统出发,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借用福柯和巴特勒的性别理论,《文弱书生》关注到性别与社会文化的紧密关联。作者宋耕以古代中国的“才子”形象为突破口,层层分析,试图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涵以及对中国男性气概的意义。宋耕敏锐地发现,“才子”在传统社会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角色,看似弱不禁风的才子,却广受欢迎,进而被视为传统中国理想型爱情文学话语中的被期许的男性气质。但与官方推崇的“君子”相比,它又存在对儒家正统观念的背离倾向。在儒家思想体系所拟设的典范男性气概中,政治化的男性气质,是精英文士阶级固有的价值观,遵守礼仪与克制欲望,成为君子的特征。而无论是西汉的司马相如,抑或是魏晋时的“竹林七贤”,其行迹浪漫不羁,于儒家传统则失之偏颇,他们呈现出不同于儒家传统的面相,却为后人津津乐道,相对于小心谨慎的“君子”,“才子”更接近人的本性,也透出了一份率真与可爱。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文弱书生》主要研究的文学形象。其形象表征是对“君子”的戏仿,尽管《西厢记》终究还是避免不了大团圆的结局,但其情节可谓跌宕起伏。张生在见到莺莺后,不惜放弃赶考机会,将追求心爱之人置于谋取功名利禄之上。《文弱书生》中描述“剧中张生数度跪于莺莺甚至红娘二女之前”,以求赢得美人芳心,较之“君子”对公共领域的高度关注,张生这般对私情的钟爱,体现出一种个人主义的色彩,“情”的话语权超越了功名,这在讲求纲常伦理、公域高于私域的传统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而到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更是将这种私情之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所蕴含的颠覆性,让卫道士嗤之以鼻,却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宝玉对自身性别话语以及对所见社会现象的批判,则比张生更进一步,是对父权制度的悖逆和自我天性的解放。尽管是文学形象,亦可见传统社会中不同于儒家正统的男性话语。
宋耕还关注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即男性友谊。这是个似乎耳熟能详却又常被忽略的话题。《水浒传》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男性力量的作品,众多草莽英雄的作为除了占据地盘的目的,也有彰显自身地位的需求,而这背后是对男性气概的焦虑,需要通过他者——通常是男性——来塑造自身的好汉形象。被称为“浪子”的燕青,是《水浒传》中的美男子,“一身雪练似白肉”“一身本事,无人比得”。可面对李师师的倾慕,燕青却无动于衷,在他看来,成为一个不近女色的好男子是更重要的事,这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男性气概和品德。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个“身长九尺,髯长二尺”的美男子,面对曹操的美人计,同样面不改色。与关羽、张飞结拜成兄弟的刘备,在妻子和兄弟都处危难之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甚至如此表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可见这些男性生存在一个共同体中,他们借助文治武功来形成联盟,性的维度在他们看来无足轻重,兄弟间的认可才是值得关注的。
这也与文本的性别书写有关。无论是才子君子,还是英雄好汉,创作这些男性形象的是男性,阅读人群也是男性,文本在单一性别中生成、传播和解读,使得文本的经典化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男性主体的经典化。不断积累的文本,构成了一套固有的对男性气概的解读模式。传统社会所留下的女性书写,湮没在浩瀚的文本中,留存在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由于缺少女性视角,而变得面目模糊。
我们所看到的对于传统社会男性气概的解读,存在男性的自我投射和幻想。这是否足够呈现传统社会男性的真实处境,是值得商榷的。尽管如此,《文弱书生》仍然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它像理解传统社会男性气概的一把钥匙,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男性,了解形成男性气概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对我们理解社会中的男性,也颇有助益。
来源:子清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