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家”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界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生态。“百品”中,“品”既指作品的品类,也包含作品的品质、品味之意。“百品”说明展览中的书画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技法等方面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百家”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体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界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生态。“百品”中,“品”既指作品的品类,也包含作品的品质、品味之意。“百品”说明展览中的书画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技法等方面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此次联展,不仅是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呈现。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展览,感受中国当代书画的魅力,领略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
张济海,字迅夫,号常愿、墨磨人、一溪云、曾经沧海、百石之人、和闲、朵云和三净堂主人等。1955年生于山东莘县,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美术师 ,开宗立派的书法家。
张济海15岁因书画特长被特招入伍,开启40多年军旅和书画生涯,其坚毅性格与雷厉风行作风融入书法。他独创“爨八体”,将多种书体特色融为一体,被收入新版《中国书法大字典》而永载史册。代表作《厚德载物》等,在各大拍卖高价拍出,还被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著有《书法教程》《心灵轨迹》《书法有道》《书法兵法论》《爨八体自述100则》《能量书法论纲》《书谱十三讲》《蔡邕书论九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学范本》《广艺舟双楫碑学思想对爨八体形成的影响》《书法大道365》《张济海书法作品集》等,是享誉中外的当代书坛一线书法大家。
爨体开新境,笔墨载山河
——评当代书法家张济海的艺术革新与文化担当
文/心觉
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能以一己之力开创书体新范式、构建完整理论体系的艺术家寥寥无几,张济海便是其中的标杆人物。这位1955年生于山东莘县的书法家,携40余年军旅生涯的刚毅风骨,以“爨八体”破局传统书坛,用“天人书合一”的哲学思考重塑书法精神,在艺术创作、理论建构与文化传播的维度上,都写下了足以载入史册的篇章。
张济海的艺术高度,首先建立在对传统书法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之上。其独创的“爨八体”,绝非简单的书体叠加,而是以魏晋爨体的古朴雄健为根基,深度融合篆之庄重、隶之波磔、楷之规整、行之灵动等八种书体的精髓,最终淬炼出兼具“金石气”与“现代感”的独特风格。这种创新并非无源之水——爨体作为魏晋时期南中地区的独特书体,因字形古拙、笔法刚劲,历来被视为书法史上的“冷门瑰宝”,张济海却从中窥见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可能。他笔下的《厚德载物》,既保留了爨体横画的方劲起笔与竖画的沉稳收势,又融入行书的流畅气韵,让“厚”字的宽博、“德”字的疏朗跃然纸上,既见历史厚重,又显时代精神。如今,“爨八体”已被收入新版《中国书法大字典》,这不仅是对一种书体的认可,更是对其“守正创新”艺术理念的最高肯定。
若说“爨八体”是张济海的艺术“形”,那么“天人书合一”与“能量书法”理论便是其艺术的“魂”。在当代书坛追求技巧炫技的风潮中,他率先提出书法应超越“写字”的工具属性,成为“修身养性的载体”——“天人书合一”强调书写者的心境、自然的韵律与笔墨的走势融为一体,如同他在创作《中国风》时,会根据天气的阴晴、心绪的起伏调整笔法,让作品既有“风过山林”的灵动,又有“江河奔涌”的磅礴;“能量书法”则更进一步,主张书法应传递积极的精神力量,其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的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呈现,更成为民族精神的具象符号,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舞台上,让世界透过笔墨读懂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与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济海的学术贡献与教育理念同样深刻影响着书坛。他著有《书法教程》《爨八体自述》等十余部专著,将自己的创作经验与理论思考系统化、体系化,为后学者搭建了从技法到美学的完整学习路径;而他提出的“书法应回归‘副业’定位”的教育理念,更像是一剂清醒剂——在他看来,书法的境界高低,绝非取决于笔墨技巧的熟练度,而是根植于书写者的学识修养与人生格局。这种理念打破了“为书法而书法”的狭隘认知,引导学子在诗词、哲学、历史的滋养中提升艺术境界,培养出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青年书法家。
40余年的军旅生涯,为张济海的书法注入了独特的“剑气”与风骨。15岁特招入伍的经历,让他在笔墨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刚毅与担当,其作品不事雕琢却力透纸背,看似随意却暗藏筋骨,正如CCTV对其“开宗立派”的评价,他的书法不仅是艺术的创新,更是精神的传承。如今,其作品被永久收藏于中国文化基因库国家版本馆,入选中国艺术高校教学范本,2025年获评“杰出贡献功勋艺术家”,这些荣誉并非偶然,而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以笔墨为舟,载文化远航”的最佳回馈。
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东方与西方对话的今天,张济海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书法家”的单一身份。他以“爨八体”为钥匙,打开了传统书体现代化的大门;以“能量书法”为桥梁,连接了书法艺术与精神世界;以教育为根基,延续了书法文化的薪火相传。当我们在八达岭长城看到他的石刻,在国家版本馆品读他的墨宝,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革新,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张济海的探索证明,真正的书法艺术,永远能在历史的纵深中找到创新的力量,在时代的浪潮中传递永恒的文化温度。
来源:芸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