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英雄谱:丁玲在定边的红色足迹与文学新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7:29 1

摘要:在历史中,1936年的陕北定边,因一位著名作家的到来,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她,就是丁玲。那时的定边,地处西北边陲,是革命的前沿阵地,风沙漫天、环境艰苦,却也满溢着革命的激情与希望,丁玲的到来,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土地,也为她自己的人生与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历史中,1936年的陕北定边,因一位著名作家的到来,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她,就是丁玲。那时的定边,地处西北边陲,是革命的前沿阵地,风沙漫天、环境艰苦,却也满溢着革命的激情与希望,丁玲的到来,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片土地,也为她自己的人生与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1936年11月,历经艰难险阻,丁玲从上海辗转抵达保安,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等众多领导人出席欢迎会,这让丁玲深感温暖与振奋。彼时,红军正处于战略关键期,丁玲毅然提出当红军上前线的请求,11月23日,毛泽东批准了她的申请,丁玲自此踏上了前往定边的征程,开启了“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转变。
从保安到定边的路途充满艰辛。据丁玲回忆,参谋部送来一匹跛马,还有一个12岁的勤务员,行军时勤务员常掉队,丁玲每到宿营地都要站在村口等他。半路上勤务员洗脸还弄丢了她的脸盆,她只能借用任弼时同志的。有时管理员忘了给丁玲和一同从白区来的小汪号房子,她们就只能住伙房或马号;中午也常领不到干粮,看到大家吃东西,丁玲只能躲开。即便如此,丁玲依旧欢欢喜喜地跟着队伍,一天走六七十里,脚打泡了,用根线沾点油穿过去,第二天照样前行 。
到达定边县绍沟村(今定边县冯地坑镇稍沟塬村)时,丁玲见到了红军前方总司令部的彭德怀司令员和任弼时政委。绍沟沿是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子,只有几十孔窑洞散布在山沟里,用水极为困难,水窖里的水混杂着枯树叶子、碎纸头、驴粪、羊粪等杂物,除做饭、饮马外,每人每天限用一小盆。但在丁玲眼中,这里四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在《怀念成仿吾同志》里,她笔下的白于山脉和定边风物优美而令人愉悦,“这天,太阳从东边地平线冒出来的时候,我在一群新集合起来的一伙人中间,策马东行。空气很冷,很新鲜,路很平,塬上极少树棵,偶尔看几棵长不大的杨树,满天红霞……含着一种并不强烈的淡淡的温柔,却很能稳定我容易激动的心情。”
在定边期间,丁玲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红军战士和将领的观察与了解中。彭德怀那融军人英武与农民纯朴为一体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她。她细致地观察着彭德怀的一举一动,在随军南下途中的日记里写道:“沿途都没有休息,只要一休息下来,便又拟着电稿或指示的彭德怀同志又已坐在人来人往的门边写着什么了”“忽然从门外传来一个有力的声音,使大家都肃静地听着,这正是那坐在门槛上写东西的前敌总指挥” 。她还描绘彭德怀的外貌,“他的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他那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昂奋的心都会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从这些文字中,能真切感受到丁玲对彭德怀的敬仰之情。
1936年12月12日下午3时,丁玲参加了在定边县城隍庙举行的纪念广州暴动九周年群众大会。她披着县委同志给的脱光了毛的老羊皮袄,坐在主席台上。会后,她参加了游行,晚上又观看了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之后,她创作了《广暴纪念在定边》,刊于12月28日的《红色中华·红中副刊(第3期)》,记录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三边期间,丁玲还结识了萧克、贺龙、陈赓、王震、杨得志、黄克诚等一批红军将领。王震热情地说:“听说来了个作家,好啊!我们这里都是武的,需要一个文的。”这些将领们的豪爽与热情,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定边短暂的时光里,丁玲创作颇丰,写通讯、散记、速写等七八篇,编为《北上》,可惜后来佚失。但她的《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等作品流传下来,这些作品直接反映和歌颂红军,得到了任弼时等人的称赞。她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将领们的风采以及革命根据地的生活生动地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红军的精神与信念。
1936年12月30日,丁玲在跟随部队去三原途中,收到了毛泽东亲发的电报,是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词对丁玲的遭遇表示慰问,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更对她从“文小姐”成长为“武将军”的转变给予高度赞赏。丁玲收到词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收到词的几天中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1937年初,丁玲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在两张16开大小的浅黄色毛边纸上亲笔抄录了这首词送给她,她万分激动,小心收藏。1939年,丁玲将此寄至重庆胡风,请其代为保管。
“西安事变”发生后,彭德怀率红军主力开赴庆阳、西峰一带,而后又南下至咸阳、三原、淳化,丁玲亦随总指挥部南下,就此离开了定边。虽然丁玲在定边的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定边,她深入体验了革命战争生活,与红军将士们建立了深厚情谊,她的文学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坚定了文学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服务的方向。
如今,再回首丁玲在定边的岁月,那些艰苦却充满激情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她用文字记录下的革命故事和人物,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定边,这片土地因丁玲的到来而在文学与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丁玲也因定边的经历,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绘就了最为壮丽的篇章。

来源:音乐畅音听国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