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枣小贩当上皇帝,拥兵20万,却被自己培养的叛将害死在荒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7:15 1

摘要:堂堂大西皇帝张献忠,拥兵20万,征战17年,屠城无数,竟死于一个蒙古小兵之手!

1647年正月初二,凤凰山。

一支箭,0.3秒,穿透咽喉。

堂堂大西皇帝张献忠,拥兵20万,征战17年,屠城无数,竟死于一个蒙古小兵之手!

更讽刺的是——射死他的,是自己培养的叛将带路!

这不是武侠小说,这是真实历史。

一个卖枣小贩逆袭成皇帝,最后却像条野狗般死在荒山野岭。

张献忠做梦都想不到,30年前自己还在陕西定边挑着担子卖红枣,30年后会穿着龙袍死在四川的山沟里。

这哥们儿的逆袭史,简直比爽文还爽文。

延绥镇的驿卒,说白了就是个送信的。月薪三两银子,养活一家老小都费劲。更憋屈的是,税吏三天两头来敲竹杠,不给钱就砸摊子。

1630年那个冬天,税吏又来了。张献忠正在给娃喂粥,税吏一脚踢翻了粥碗。娃哇哇大哭,张献忠红了眼,操起杀猪刀就是一通乱砍。

血溅了一地,也溅醒了他的野心。

跑路投奔高迎祥后,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皇帝也是人变的!朱元璋不也是要饭的吗?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张献忠把这句话演绎到了极致。

他开始疯狂学习。不识字?找秀才教。不懂兵法?抢本《孙子兵法》硬啃。高迎祥死后,他靠着这股狠劲,硬是从36营头领中脱颖而出,成了"八大王"。

1644年在成都称帝那天,他穿着明黄龙袍,坐在金銮殿上,对着群臣说:"老子卖枣的时候,你们谁瞧得起我?"

底层出身给了他动力,也种下了毁灭的种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创伤会形成"补偿性自恋"。越是自卑,越要证明自己。张献忠的暴虐,很大程度上是在用极端方式填补内心的空洞。

杀人如麻,只因害怕被人瞧不起。称帝建国,只为证明"我也配"。

可惜,皇帝梦做得越大,醒来摔得越惨。

刘进忠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讽刺——"进忠",结果成了头号叛徒。

1645年,张献忠第一次见到这个川北汉子时,眼睛都亮了。此人不仅熟悉四川地形,还有一身好武艺。张献忠当场拍板:"你就是我的子房!"

刘进忠也够意思,带着张献忠的大军在四川如入无人之境。哪里有粮仓,哪里有险要,他门儿清。短短一年,大西军席卷全川。

张献忠高兴了,封他为骁骑营都督,赏黄金千两。两人还结拜为兄弟,刘进忠的儿子都认张献忠当干爹。

这关系,铁得很吧?

可1646年冬天,一切都变了。

张献忠开始疑神疑鬼。他怀疑四川籍将领会造反,先是杀了几个川籍参将,接着要求所有川籍士兵交出兵器。

刘进忠慌了。他找张献忠理论:"大王,咱们打天下靠的就是四川兄弟,您这是要干啥?"

张献忠冷笑:"四川人都是白眼狼,迟早要反我!"

当晚,刘进忠就带着3000川兵投了清军。

现代管理学有个理论叫"心理契约"。员工的忠诚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基于相互信任。信任一旦破裂,忠诚就会瞬间归零。

张献忠不懂这个道理。他以为靠恩威并施就能控制人心,却不知道猜忌是最毒的毒药。

更要命的是,刘进忠投降时带走了一样东西——四川地图。

凤凰山那个大雾的早晨,就是刘进忠带着清军摸上来的。他太熟悉张献忠的习惯了,知道他每天清晨都要巡营。

那支致命的箭,与其说是雅布兰射的,不如说是刘进忠递的。

背叛者最了解你的软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张献忠一死,20万大军居然在半天内就崩溃了。

这不科学啊!20万人,就算站着让清军砍,也得砍好几天吧?

答案藏在群体心理学里。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20万人聚在一起,不是20万个大脑在思考,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情绪共同体"。

张献忠活着时,他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大脑。他一声令下,20万人往东就往东,往西就往西。士兵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

可他一死,大脑没了。

当亲兵喊出"大王被射死了"那一刻,恐慌像病毒一样传播。第一个人跑了,第二个人看见也跑,第三个、第四个……几分钟内,恐慌就传遍全军。

这就是"羊群效应"。一只羊跳崖,整群羊都会跟着跳。

更可怕的是,大西军本就是乌合之众。里面有农民、有土匪、有逃兵、有降将,靠的全是张献忠的个人魅力维系。主心骨一倒,谁还管谁啊?

孙可望、李定国这些大将想稳住局面,可没用。士兵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逃命!

清军其实也就几千人,可追着20万人打。为啥?因为逃跑的人不会回头,他们被恐惧支配了。

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做过一个实验:把正常人放在特定环境中,他们会做出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战场上的溃败,就是这种"去个性化"的极端表现。

士兵们平时可能很勇敢,但在群体恐慌中,个人意志完全被淹没了。

这场溃败,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没有组织的军队,人再多也是土鸡瓦狗。

张献忠刚打进武昌时,真是个明君。

他贴出告示:"不杀人、不奸淫、不抢掠。"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这还是那个杀人魔王吗?

他还真做到了。违令的士兵,哪怕是亲信,照样砍头。武昌城里,秋毫无犯。老百姓感动得给他立生祠。

可两年后在四川,他却下令"除城尽剿"。成都被屠,川西被屠,最保守估计也死了60万人。

同一个人,为什么判若两人?

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给出了答案:权力会改变人的大脑。

实验中,普通大学生扮演狱警,仅仅6天就变成了虐待狂。为啥?因为绝对的权力让人失去共情能力。

张献忠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刚起义时,他需要民心,所以约束自己。可称帝后,他发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杀一个人,没人敢说话。杀十个人,大臣还要喊万岁。杀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麻木了。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拥有权力的人,大脑中负责同理心的区域会萎缩。通俗点说,就是"不把人当人看"了。

张献忠杀起人来有多变态?他发明了"剥皮实草"、"千刀万剐"等酷刑。他甚至把杀人当成娱乐,让士兵比赛谁杀得快。

最骇人的是,他连亲生儿子都杀。行军时孩子哭闹,他嫌烦,直接摔死。部下劝阻,他说:"老子还能再生!"

这已经不是残暴,而是心理变态了。

心理学家霍妮说:"权力是最容易上瘾的毒品。"张献忠就是重度成瘾者。他需要用杀戮来证明自己的权力,就像毒瘾者需要毒品续命。

讽刺的是,他离圣君真的只差一步——克制。如果他能像刘邦那样,打天下时凶残,坐天下时仁慈,历史可能会改写。

可惜,他选择了放纵。最终,暴虐吞噬了他自己。

张献忠的一生,像极了一个赌徒的故事。

赢了就加注,输了就翻本,最后把命都赌上了。

他从卖枣小贩逆袭成皇帝,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他的暴虐和猜忌,又亲手毁了这一切。

凤凰山那支箭,或许是历史的必然。一个靠暴力上位的人,最终死于暴力,这是宿命的轮回。

如果你是张献忠,从社会底层一路杀到权力巅峰,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怪物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参考文献

《明史·流贼传》 - 张廷玉等撰

《蜀碧》 - 彭遵泗著

《圣教入川记》 - 古洛东著

《八旗通志》 - 鄂尔泰等编

《乌合之众》 - 古斯塔夫·勒庞著

《路西法效应》 - 菲利普·津巴多著

《权力的心理学》 - 达切尔·克特纳著

《自卑与超越》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来源:嘉林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