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坤的公益课,比《新闻联播》更动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7:05 1

摘要:你肯定听过她的声音,《新闻联播》里沉稳的配音、《新闻30分》里亲切的播报,可你未必能一眼叫出她的名字。她就是彭坤,一个在央视幕后藏了二十年的“金嗓子”,用声音陪我们走过无数个早晚,却鲜少被镜头过度聚焦。

你肯定听过她的声音,《新闻联播》里沉稳的配音、《新闻30分》里亲切的播报,可你未必能一眼叫出她的名字。她就是彭坤,一个在央视幕后藏了二十年的“金嗓子”,用声音陪我们走过无数个早晚,却鲜少被镜头过度聚焦。

谁能想到,这位央视骨干早年竟是站在讲台前的小学老师?彭坤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最初每天教孩子认汉字、读课文,可心里总惦记着“播音梦”。为了追梦,她先辞掉稳定工作去迁安电视台,又跑到秦皇岛电视台打磨,从写稿、配音到出镜,啥活都干。

为了补专业短板,她专门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声,对着镜子纠正口型,连吃饭都在琢磨发音。

2000年,她凭着过硬的功底拿下《国际时讯》主持位,才算真正敲开央视大门。这份“放下铁饭碗追热爱”的勇气,比电视剧里的逆袭戏更让人佩服。

彭坤的声音,被人民网评价为“大气又温婉”,可她从不止步于“字正腔圆”。有次重大会议结束,凌晨两点才收到稿件,她半小时就吃透内容,一开口就稳住全场,导播都说“听她配音,心里就踏实”。

更难得的是她的“接地气”:2017年春运,她跑到北京西站采访,碰到一位返乡大叔紧张得说不出话,她立马蹲下来递话筒,声音放得软软的:“回家的票难买,但心是暖的”。这句话一出来,多少在外打拼的人都想起自己赶春运的日子,瞬间就有了共鸣。

彭坤总说“声音要有温度”,这话她真的做到了。

2020年疫情最紧的时候,她和李修平等主持人一起朗诵《我在武汉》,那句“我们与你同在”说得格外动情,成了很多人的精神慰藉。

她还总往基层跑:去四川凉山的小学开公益课堂,教彝族孩子念《静夜思》;到甘肃合水县帮山区老师练普通话,让孩子们能听清标准发音;甚至给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文物录解说,游客扫个二维码,就能听到她温柔的讲解。这些事没上过热搜,却全是实打实的温暖。

如今五十岁的彭坤,还在一线忙碌:当评委时会耐心给新人讲“怎么让声音有画面感”,开讲座时会把自己的练声技巧毫无保留分享,偶尔在诗会上朗诵《我的南方与北方》,声音里的力量还是那么足。

网友说“听彭坤播新闻,再急的事都觉得安心”,其实我们爱的不只是她的声音,更是她身上那股“不炒作、只较真”的劲儿,为了一个多音字查遍资料,为了贴近观众蹲下来采访,为了热爱坚持二十年。

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时代,彭坤就像一股清流,告诉我们:真正的专业,从不是靠曝光度,而是靠每一次认真的发声、每一份藏在细节里的善意。你还记得第一次听彭坤声音的场景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明星八卦曝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