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证券时报报道显示,近一年业绩排名前20%的同类基金产品中,以往那些熟悉的“明星基金”代码正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由平台化、工业化投研体系支撑的产品持续跻身前列,其掌舵人也多为新生代的“陌生面孔”。
曾经在路演活动中座无虚席、被奉为投资圭臬的明星基金经理,正在悄然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套系统化、标准化的投研体系。
10月27日,证券时报报道显示,近一年业绩排名前20%的同类基金产品中,以往那些熟悉的“明星基金”代码正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由平台化、工业化投研体系支撑的产品持续跻身前列,其掌舵人也多为新生代的“陌生面孔”。
这一变化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从理念构建到价值验证的深度变革,告别过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向更加依靠系统能力的“集体作战”。
行业变革
观察近一年、三年及五年的基金业绩榜单,一个趋势愈发清晰:在排名前20%的同类产品中,以往熟悉的“明星基金”代码正逐渐淡出。
截至2025年10月24日,近一年共有34只主动权益基金实现“翻倍”,但管理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大多并非大众眼中所认知的明星。
在近三年、近五年的维度中,业绩排名靠前的知名基金经理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看,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正在涌现,行业的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淡化已经较为显著。
华南一家公募人士指出,尤其在大中型基金公司里,这些新面孔的涌现并非偶然,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公司背后有一套日趋成熟的工业化投研体系。
转型动因
公募基金行业投研体系变革的推动力来自多方面。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表示,当前资管规模迈入35万亿元,传统的“明星基金经理单兵作战”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复杂度与规模体量。
同时,随着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增加,收益来源单一致使业绩不稳定。通过团队化、协作化的投研模式构建多元收益来源,已成为必然选择。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政策指引。
客户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理性化,每一类客户的风险偏好、收益目标和持有周期都不同,资管机构必须从“生产我们能生产的”转向“生产客户真正需要的”。
实践路径
多家基金公司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投研体系升级路径。
中欧基金近年来持续探索并制定“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体系升级战略。该公司通过统一投资理念和标准化流程,形成内部“共同语言”,提升“洞见”传递与落地效率。中欧基金权益投研团队内部推行的 “五要素选股模型” ,将选股的逻辑拆解为具体的要素和可量化的标准,使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定义和共识。
天弘基金则将沉淀多年的互联网技术基因注入投研内核,打造出投研一体化平台TIRD(Tianhong Intelligent Research and Decision)。该平台实现了管理流程闭环化、投资驾驶舱智能化和投研语言统一化三大突破。
平安基金自2018年开始搭建投研平台化建设,其独特性在于通过“四真”机制——真机制、真团队、真人才和说真话,来实现真正投研平台化。
科技赋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科技赋能成为投研升级的“加速器”。
天弘基金的TIRD平台已经将 “留痕—反馈—复盘—迭代” 的工作机制,嵌入研究、决策、投资、交易、归因分析与迭代的全链路。该平台还为基金经理定制“智能工作台”,实时提示组合特征,基于多种市场情景的预测给出组合调整的方案,并对各类调整之后的赔率、胜率作出预测。
嘉实基金持续打造数字化投研平台,通过构建标准化的投研数据体系,让表征行业、个股基本面的大量数据高质量流动。该公司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投资线索,覆盖逾5000家上市公司。
浙商基金工业化投研平台构建了“数据层-因子层-模型层-投资组合层-交易层”五层架构,各层级在AI赋能下助力投研效能跃升。
成效显现
投研体系变革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据中欧基金介绍,通过标准化流程,公司研究员推荐股票的采纳率实现了大幅提升:研究员每推荐3只股票,平均有2只能被基金经理采纳。
在天弘基金,TIRD平台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已在天弘的投研工作中充分使用,并且以相当高的黏性在运转。
过去研究员“单兵作战”,覆盖几百只股票已是极限。现在系统能自动监控关键指标,一旦核心指标突破阈值,就会立即反馈给研究团队。
在营销环节,这种转变同样清晰可见。过去明星基金经理是公募基金营销的“核心王牌”,路演活动座无虚席、线上访谈刷屏金融圈是常态。而现在,绝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转入“静默期”,选择低调潜行,不仅公开露面次数锐减,官方渠道也极少推送其个人相关的营销内容。
挑战与未来
尽管投研体系改革成效初显,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认为,这项改革面临多重阻力,包括传统组织架构与考核机制的体制障碍、兼具投研与科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以及数据孤岛与文化惯性等问题。
在平台化与个体创造的平衡方面,当下业界对投研体系改革不乏谨慎声音,认为工业化、平台化可能削弱投资的创造性。但业内人士综合评价:工业化、平台化的投研体系并不排斥投资大师的诞生,相反,它能为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强大的研究支持和风险控制体系。
展望未来,天弘基金副总经理聂挺进透露了TIRD平台未来三大进化方向:横向扩展能力圈、纵向深化智能层级,以及拥抱MCP技术。
天弘基金计划未来将陆续落地“产业智能体”和“财务智能体”,之后再通过多个专业智能体的调度,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形成一个中高级研究员的智能体。
这场静悄悄的投研革命,将重塑财富管理的信任链条。当“可预期”成为投研新标准,投资者的信任便有了基石。行业竞争的核心,正在从“造星能力”转向“系统建构能力”。
综合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等
来源:广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