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直达权力核心,是民国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特工领袖,是国民党特务系统中的"康戴二公"之一,与戴笠齐名;今天来看一下康泽的传奇人生。
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直达权力核心,是民国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特工领袖,是国民党特务系统中的"康戴二公"之一,与戴笠齐名;今天来看一下康泽的传奇人生。
1904年,康泽出生于四川安岳一个普通农家。幼年丧父的艰辛使他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母亲的辛勤抚养下,他勤奋求学,立志改变命运。
1924年,康泽如愿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校期间,他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勤奋。据传,某日蒋介石巡视校园,发现多数学生外出游玩,唯有康泽仍在教室刻苦研读训话笔记。这个细节让蒋介石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康泽于1926年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期间,他虽然身处共产主义氛围中,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对三民主义的信仰。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贺衷寒、邓文仪等后来国民党内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脉网络为他日后在政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康泽特务生涯的顶峰始于复兴社的创立。1932年3月,在蒋介石授意下,他与贺衷寒、戴笠等人共同组建了这一著名特务组织。值得一提的是,"复兴社"这个名称正是康泽提议的。他因此成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担任复兴社宣传处长及革命青年同志会书记等重要职务。
1933年,康泽兼任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的总队长。这支特殊的武装特务组织成员都经过严格训练,深入苏区进行特务活动。别动队在江西"剿共"期间手段尤为严酷,他们推行"连坐法",建立"战略村",组织地主"还乡团",这些行为使康泽及其别动队声名狼藉。
康泽的权势在抗战初期达到顶峰。1938年,他担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长,兼军委会政治部三厅厅长等多项要职,一度被视为蒋介石可能的接班人。
然而,随着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康泽的地位开始动摇。他与蒋经国争夺三青团领导权的两次关键较量均告失败。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特务头子,最终不敌"太子系"的崛起,逐渐被边缘化。
1947年,在蒋介石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康泽被重新起用,出任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这对从未直接带兵打仗的康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1948年7月,襄樊战役爆发,康泽这位缺乏实战经验的司令官在中原野战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不堪一击。7月16日,康泽在襄阳被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在康泽被俘后,竟授意国防部对外宣布康泽"业已殉难",还大肆宣传其"英勇事迹"。直到新华广播电台公布康泽被俘消息,蒋介石才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
被俘后,康泽作为战犯被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63年,他获得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为历史研究留下了《复兴社的缘起》、《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的经过》等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晚年的康泽曾反思道:"我跟蒋做事20年,最后才发现他前言不对后语...他一切为的是掌握政权。"这位曾经的反共特务头子,最终转向了人民的立场。1967年,康泽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
来源:民国乱弹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