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流拍17次,一边疯狂开业:县城这盘高端大棋,你看懂了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2:22 2

摘要:湖南永州,曾经的“国宴宾馆”南华大酒店。90年代的首家高星酒店,地标建筑。2024年开始拍卖,从4.12亿,一路“腰斩”到1.28亿。结果呢?流拍了17次!连个报名的人都没有!

今天看个新闻,差点给我整“精神分裂”了。

你知道现在哪个赛道,泡沫吹得最大,同时“死”得也最惨吗?

不是奶茶,不是新能源车。

是“县城”。

更准确地说,是开在“县城”里的“高端酒店”。

这玩意儿现在有多“割裂”?

A面是:疯狂“流拍”。

湖南永州,曾经的“国宴宾馆”南华大酒店。90年代的首家高星酒店,地标建筑。2024年开始拍卖,从4.12亿,一路“腰斩”到1.28亿。结果呢? 流拍了17次! 连个报名的人都没有!

四川南充的天来大酒店,挂牌9个亿,最后“骨折价”2.2亿成交。大理希尔顿,流拍。桂林帝苑酒店,1.4亿流拍到8500万,无人问津。

B面是:疯狂“开业”。

就在这些“前辈”的尸体还没凉透的时候,另一边,各大酒店集团,什么希尔顿、万豪、雅高,正“杀红了眼”,拼了命地往县城里“扎堆”。

今年前9个月,新签约在“下沉市场”的高端酒店,占了总数的41.9%!

我???

一边是“降价都卖不掉”,一边是“疯狂往里冲”。

这什么操作?是资本家“人傻钱多”?是“坟头蹦迪”?还是我们这些“打工人”,压根就没看懂这场“资本游戏”?

咱先给这些倒下的“地标”默哀三秒钟。

永州南华、南充天来、桂林帝苑…… 这些名字,在当年,那都是“县城之光”,是当地“首富”嫁女儿、“大老板”请客吃饭的“唯一指定场所”。

能进去住一晚,那都是“身份的象征”。

结果呢?时代变了。

法拍平台的数据,简直是“公开处刑”:2024年,挂牌法拍的酒店2704家,成交的只有215家。成交率7.95%!其中,亿元以上的“高端货”,60家都在“下沉市场”。 最后成交的,只有2家!

“高端酒店”,在县城已经成了“烫手山芋”。

以前是“地标”,现在是“烂摊子”。以前是“资产”,现在是“负债”。

价格“腰斩”算什么?“骨折”都没人要! 因为接盘的人算了一笔账: 我花2个亿买你这个“空壳子”,我得翻新吧?我得请人吧?我卖多少钱一晚?两三百?我得卖到“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好了,最魔幻的来了。

既然“前辈”都死得这么惨了,为什么希尔顿、万豪这些“人精”集团,还要疯了一样往下冲?

是“消费升级”?是“10亿人口”的“商业空间”?是“反向旅游”?

我呸!

我告诉你,这些“高大上”的词,都是“遮羞布”。他们冲进县城,只有一个目的:

“跑马圈地”。

当高线城市卷成“红海”时,“下沉市场”就成了唯一的“遮羞布”。

你以为他们是去“服务”县城人民的?不,他们是去“收割”县城业主的!

咱得搞清楚,酒店集团,尤其是“高端连锁”的,它们是干嘛的?它们是“卖品牌”的!它们是“轻资产”!

它们自己,不“投”钱,不“建”楼。

它们只“出”个牌子(比如“希尔顿”),再“出”一套管理系统。然后,躺着收“管理费”和“品牌加盟费”。

谁在“投”钱?谁在“建”楼?是那些县城的业主!是那些本地的开发商!

这“逻辑闭环”不就来了吗?

酒店集团“不傻”,那“业主”就“傻”吗?那些“县城首富”们,眼睁睁看着“南华大酒店”流拍17次,他们还敢接盘“新希尔顿”?

他们,当然也不傻。

他们投的不是“酒店”,他们投的是“资产包”。

你真以为,业主指望靠“一晚两三百”的房价,把那几个亿的投资赚回来?

别天真了。

这盘“大棋”,压根就不是一个“住宿生意”,这是一个“金融游戏”!

你来,我给你“算笔账”:

一个县城的“开发商”,他手里有块“地”。他想干嘛?他想“融资”。他想从“银行”贷款。

他拿什么贷?你盖个“居民楼”?银行不爱贷。你盖个“写字楼”?县城里谁租啊?

但是!如果你说:“我要引进‘希尔顿’!我要搞‘高端酒店’!” 银行一听,哎哟喂,“国际品牌”!“优质资产”!笔一挥,“贷”!

然后呢?开发商拿到了“钱”。他再以“酒店”为“配套”,在旁边盖“高档小区”、盖“商业街”。

“快来看啊!希尔顿旁边的‘学区房’!五星级的‘配套’!”

房价“噌”一下,上去了。

看懂了吗? 酒店从头到尾,就是个“工具人”。它就是那个“资产包”里,用来“拉高估值”、“撬动杠杆”的“那个‘锚’”。

至于这个酒店,本身是“赚”是“亏”?一年“入住率”是30%还是50%?房价是300还是200?

重要吗?

不重要!

只要“地”卖出去了“房子”卖出去了,“贷款”拿到了。

这个“酒店”,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所以,现在咱再回头看。

“县城”高端酒店的“AB面”:

A面(流拍):是那些“旧时代”的“重资产”酒店。它们是真的指望“住宿”赚钱,结果被“时代”抛弃了。

B面(狂开):是这些“新时代”的“金融工具”。它们压根就没指望“住宿”赚钱。

那我们这些“消费者”,看到小红书上“两三百块,入住县城希尔顿”的帖子,是不是“赢麻了”?我们是不是“薅”到了“资本家”的“羊毛”?

我只能说,兄弟,你又“天真”了。

你以为你“薅”的是“酒店集团”的羊毛? 不。

你以为你“薅”的是“开发商”的羊毛? 不。

你“薅”的,是那些买了“希尔顿”旁边“高价学区房”的“新中产”的羊毛!是银行“资产包”里的“泡沫”!

你在“欣慰”:“住宿平权了!”

你在“担心”:“这投资回报率怎么算?”

你全“想歪”了。

人家那盘“大棋”里,你,我,我们这些“住客”,根本就不在“算法”里。

我们只是那个“泡沫”点缀的“花边”。

所以,别“百感交集”了,也别替“业主”担心了。

在“下沉市场”,高端酒店从来就不是一门“住宿”的生意。

它是一门“金融”的“生意”。

它是一场“业主”、“集团”和“银行”之间,“心照不宣”的“资本游戏”。

至于我们?有“便宜”占,你就“占”。

毕竟,当“泡沫”破裂时,你(住客)只是“门可罗雀”; 而那些“流拍17次”的“老业主”,那才是真的“血本无归”。

来源:一条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