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仅40岁的程序员张明,查出前列腺炎时整个人都懵了:“不会吧?我年纪又不大!”可回头细想自己每天的状态:电脑前一坐十几个钟头,加班、外卖、憋尿、喝水少……好像又不意外了。
年仅40岁的程序员张明,查出前列腺炎时整个人都懵了:“不会吧?我年纪又不大!”可回头细想自己每天的状态:电脑前一坐十几个钟头,加班、外卖、憋尿、喝水少……好像又不意外了。
张明的故事并非个例!在10月28日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际,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困扰很多男同胞的问题——前列腺炎。
WHO2024年全球男性健康报告显示,全球40岁以上男性中,超过50%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疾病症状。《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指南》则指出,国内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报告约为6%–32.9%。
认识误区,疾病康复的“拦路虎”
前列腺炎以反复下腹疼痛、排尿困难为典型症状,病程长且易复发。然而,比疾病本身更令人担忧的是,大众对前列腺炎存在的诸多误解,这些误区往往成为患者康复的“拦路虎”。
【误区一:前列腺炎是性病】
许多男性对私密健康问题存在天然的羞耻感,让前列腺炎成为了男性健康中难以启齿的秘密。由于前列腺炎症状反复、难以根治,不少人便错误地将其与性病划上等号。事实上,前列腺炎并非性病,感冒、饮酒、纵欲或禁欲过度、长途骑车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该病。
【误区二:前列腺炎就是肾虚】
许多男同胞一确诊前列腺炎,就自行联想为“肾虚”,并寻求各种补肾壮阳的方剂。事实上,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不经过专业辨证就滥用药材,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而且极易延误病情。
【误区三:前列腺炎会发展为前列腺癌】
这是两种独立的疾病,没有证据表明炎症会直接转变为癌症。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的良性炎症反应,主要由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或物理治疗缓解。前列腺癌则是起源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并可能转移至其他器官。前者好发于青壮年,后者则多见于老年人。
治疗困境,为何前列腺炎如此“顽固不化“?
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为何难治愈?这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复杂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第一,特殊的生理结构让药物难以渗透。前列腺外面包裹着一层致密的包膜,就像穿着一件天然防护服,而这道生理屏障在保护腺体的同时,也把大多数药物牢牢挡在外面,使得药效难以深入病灶核心。
第二,复杂的病因让诊断容易混淆。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非细菌性等多种类型,症状相似却病因各异。如果未能准确分型就盲目用药,好比用治感冒的药去治胃疼,自然难以见效。
第三,敏感的情绪让症状反复发作。长期的疼痛和排尿不适,不仅折磨身体,更消耗精神,极易引发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导致盆腔肌肉紧张,间接导致症状反复。
第四,顽固的生活习惯让康复困难重重。前列腺炎的康复极度依赖良好的生活习惯。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久坐、饮酒、辛辣饮食等“标配”,无时无刻不在刺激前列腺,而对很多忙于工作的患者来说,要长期保持健康作息确实知易行难。
老问题的新解法:创新中药的“快治慢养”
在前列腺炎的治疗方面,中医药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中,创新中药夏荔芪获得《泌尿生殖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及健康管理指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慢病管理指南》《中西医结合诊疗前列腺炎专家共识》等多个权威指南和共识的推荐。另外,题为《夏荔芪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焦亡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的论文在国际期刊《美国男性健康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发表,进一步为其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夏荔芪具有健脾益肾,利水散结的功效,对于改善前列腺炎引起的各种症状有显著效果。该药独特之处在于其“快治慢养”的治疗理念——既可发挥安全镇痛、抗炎、抑菌的作用,快速缓解症状,又可通过降低腺重、缩小腺体体积、减少残余尿量,延缓疾病进展。而且安全性良好,适合长期服用。
结语:
在世界男性健康日之际,我们想对每一位男同胞说:前列腺疾病不是羞耻的“标签”,别再沉默忍受,及时就医用药,早日重获健康。
来源:中医谭医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