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开放突围——陇南市“十四五”收官答卷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6:03 2

摘要:回顾过往,这五年的陇南,既有在荆棘坎坷中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更有在砥砺前行时的坚韧和勇毅……“十四五”以来,陇南聚焦“三城五地”目标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生态,推动

开栏的话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于陇南而言,却足以书写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

回顾过往,这五年的陇南,既有在荆棘坎坷中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更有在砥砺前行时的坚韧和勇毅……“十四五”以来,陇南聚焦“三城五地”目标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生态,推动产业兴旺、创新开放、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和谐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陇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历史的航程,由奋斗接续。

为全景式、立体化、深层次展现陇南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本平台近日推出“奋进‘十四五’·蝶变新陇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改革攻坚,开放突围

——陇南市“十四五”收官答卷④

“十四五”,对于深居中国内陆腹地的陇南而言,是一段破茧成蝶、砥砺奋进的辉煌征程。

曾经,重重大山束缚了发展的脚步,也塑造了偏安一隅的内向型经济格局。

然而,过去的五年,陇南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进行了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发展路径的深刻革命,以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功修炼,以深化区域合作的格局重塑,以提升对外开放的胸襟气度,全面激活了城市发展的“一池春水”,在陇原大地上书写了一幅全景式、立体化、深层次的壮丽发展画卷。

数据是最有力的表达,陇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2023年突破6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6.6%、高于“十三五”时期。

内力修炼

优化营商环境与“放管服”改革的深度攻坚

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环境的竞争。

陇南深知,要打破地理的桎梏,必须首先打破制度的壁垒和思想的藩篱。

“十四五”期间,陇南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和“关键仗”,致力于打造一片让近者悦、远者来的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

为破解审批流程多、周期长等难题,陇南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惠商利企政策,推进“规范化”服务流程建设,全面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网办率高达100%。

“政策‘上门送’、手续‘网上办’,就连补贴申请都有专员辅导。”成为陇南企业和群众的共同体验。

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总客服”和“陇商通”平台,陇南实现群众诉求“一线应答”和涉企诉求按期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双百”,并荣获第八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新质数治典范”奖。

高效的服务背后,是陇南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为标尺的改革决心。

陇南聚焦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在惠企方式上全面创新,落实“非禁即入”,推行“一照通办”“一照多址”改革措施,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在惠企服务方面全面增值,推进全阶段“多测合一”制度改革,形成“办理建筑许可”的“陇南经验”。

此外,陇南取消政府采购履约保证金,落实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良好的营商环境引来众多有识之士投资创业,激活了内在潜能。

智慧先行是陇南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特点。

走进陇南市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化、便捷化成为鲜明标签。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5%,“甘快办”APP接入高频事项200余项,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

与此同时,陇南积极开展科技企业培育倍增行动,全市科技型企业317家,有效注册商标位居全省前列;“文县绿茶”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哈达铺当归”成功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制度革命,更是思想革命。通过“放管服”改革的深度攻坚,陇南不仅让企业“扎下根来、茁壮成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希望之路。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陇南“四上企业”由463户增至1059户。

格局重塑

拓展区域合作与融入国家战略的开放胸襟

身处甘陕川三省交界,陇南曾长期面临“区域边缘化”的焦虑。

“十四五”期间,陇南转变思路,变“交界”为“交汇”,化“边缘”为“枢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和机遇。

要想富,先修路;要开放,必通衢。

陇南持续发力构建“铁公机水”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陇南成县机场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先后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核心城市的航班,“空中走廊”让陇南与全国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

兰渝铁路运能稳步提升,已成为陇南经济往来的“黄金通道”,天水至陇南铁路加快建设,未来将更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铁网;

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武九高速(武都至九寨沟)建成通车,康县至略阳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交通的改善,直接催生了“通道经济”的繁荣。

礼县的苹果、武都的花椒、成县的核桃等“陇南味道”,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更快地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甚至远销海外。

作为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落实好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产业、融通市场、扩大合作,更是陇南推进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力抓手。

基于此,陇南坚持深耕南向,持续拓展与重庆、成都、广元、阿坝等地的深度合作,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强与天水、甘南、定西等毗邻市州联动发展,推进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协同建设陇东南经济带;

全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拓展合作发展新空间,加强与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市的深度交流,在经贸、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积极扩大外贸市场,支持长城果汁、中发药材、千里丝路、兆丰农业等重点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通过这一系列的区域合作“组合拳”,陇南成功地将地理位置的“劣势”转化为了开放发展的“优势”。

路网不断延伸,产业握指成拳,城市加速成“群”,资源实现共享……陇南主动出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从未动摇,跨市域、跨区域合作交流更加紧密。

向远而行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与激活发展新动能的深识远虑

“内陆”从来不是“封闭”的代名词。陇南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打破“身居内陆、难以为外”的传统认知,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在“向远而行”中开辟发展新天地。

8月23日,首趟从中亚满载亚麻籽的中亚班列顺利抵达陇南,所载亚麻籽共计1100吨,标志着陇南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奔跑的中亚班列,展现了陇南不断扩大开放的步伐。

陇南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重点扶持花椒、橄榄油、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出口;

大力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从无到有培育跨境电商企业77家,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布局4个海外仓,全市电商累计销售额546亿元;

在近期举办的跨境电商国际研讨会上,陇南跨境电商案例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5年)……

陇南的农特产品正实现从“藏在深闺”到“扬帆出海”的转变,从原料供给走向品牌输出,以更高附加值和更强竞争力亮相国际市场,“陇上江南”的独特魅力借此传播更广。

产业是开放的根基,科技是升级的动力。陇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白酒、茶叶、油橄榄、中药材、花椒五大产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转型。2024年,全市科技进步指数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特色农产品展现出科技赋能的新面貌。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累计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38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981.9亿元,分别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3.5倍。

今年,陇南又获评“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成为新时期西部地区投资兴业的关注热点。

从“山里山外”到“国内国际”,陇南的视野前所未有地开阔。

这条“向远而行”的道路,不仅为陇南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更深刻地改变了这座内陆城市的精神气质,一种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城市品格正在形成。

“十四五”的五年,是陇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它以“放管服”改革的“刀刃向内”,换来了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以区域合作的“主动拥抱”,实现了发展格局的“战略突围”;以对外开放的“海纳百川”,激活了城市发展的“一江春水”。

今天的陇南,早已撕下“偏远封闭”的旧标签,展现出“活力开放”的新形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十四五”的辉煌成就,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陇南,正破“山”而出,向“远”而行。

文/记者 尚敏贤

来源:陇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