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所以 | 「卷完」所有功能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下一站在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6:13 2

摘要:IDC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 1126.3 万台,同比增长 16.5%;预计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全年出货3210万台,同比增长28.2%。中国品牌更是强势崛起,在全球 TOP5 中占据 4 席。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以20.7%

2025 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一幅「冰火两重天」的图景。

IDC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 1126.3 万台,同比增长 16.5%;预计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全年出货3210万台,同比增长28.2%。中国品牌更是强势崛起,在全球 TOP5 中占据 4 席。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以20.7%全球扫地机份额登顶,连续十季度销额排名全球第一。

从1996 年伊莱克斯发明首台扫地机器人,到 2014 年石头科技等中国品牌入局,这个行业用了 10 年时间就走完了从蓝海到红海的全过程。当避障、自清洁、全能基站等功能已成标配,当产品迭代从年更变为半年更,扫地机器人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本期「知其所以」邀请了石头科技产品总监陈莹,以及知乎家电领域答主森山共同对话,探讨这个行业在「卷无可卷」之后的突围之路。

「知其所以」第三季由知乎发起,虎啸文化作为媒体支持。在新职人成为消费主力的时代,「产品力」成为影响决策的「最终话语权」,我们要了解企业的产品,知其然;更要了解企业所打造出其背后的产品力逻辑,知其所以然。

原文链接:知其所以 × 石头科技 | 「卷完」所有功能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下一站在哪? - 知其所以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xiaoyuzhoufm.com)

PART.1 —— 中国速度带来的「竞争变化」

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产品迭代速度就能看出端倪。早期企业可能一年推出一代产品就能维持运营,如今半年一更已成常态,有些企业甚至要同时推出多个系列。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焦虑。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超525万台,零售额突破161亿元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头部公司新品发布量远超2023年同期,并且试图通过高端产品拉高毛利率。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技术同质化。当中国厂商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扫地机器人所有重要功能的开发,技术的演进速度远超用户需求的增长速度。

知乎答主森山测评过四五十款扫地机器人,他观察到技术快速迭代的背后,是各家产品越来越像——AI避障、自动上下水、全能基站、活水洗地,这些曾经的「黑科技」已经变成了标配。

这种「中国速度」也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变化:当技术红利被快速消耗,企业不得不把竞争延伸到营销、渠道、价格等层面。

渗透率的「尴尬」也在制约行业增长。中国市场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 7%,高线城市约20%,远低于欧美 15-20% 的平均渗透率。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中国城市住宅可清扫面积多为三四十平,很多家庭认为没有购买必要;均价3000元的价格门槛仍然较高;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是扫地机器人。

PART.2 —— 机械手是下一个「卷」的方向吗?

2025年初,石头科技推出了G30 Space探索版,搭载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可以识别、抓取、整理物品。这款产品迅速成为行业焦点——它将扫地机器人从地面清洁升维到空间清洁,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想象空间。

这个功能的灵感来自真实的用户反馈,「家里小朋友玩具散落一地,希望先收拾再扫地」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场景。 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却指向了一个更大的可能性——如果扫地机有了「手」,它能做的就不只是扫地了。

而且为了增加机械手功能,要在7.98cm的超薄机身下实现复杂的架构堆叠,技术难度极高。石头将这款产品定位为「探索版」而非主销品,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十分清晰:在同质化竞争中展示差异化能力,同时为未来的智能时代提前布局。

这或许是机械手更真实的意义——它是行业从「地面」向「立体空间」的一次探索,是建立技术壁垒的一次尝试,也是应对未来人形机器人冲击的一步棋。至于它能否成为扫地机器人的「iPhone时刻」,市场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PART.3 —— 石头的「反卷」逻辑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石头科技交出了一份相对稳健的答卷。2025年石头科技H1实现营收79.03亿元,同比增长78.96%,净利润6.78亿元。

这种盈利能力的背后,是一套独特的产品逻辑。

在研发策略上,石头选择性自研核心部件。比如 3D Tof 避障套件、LDS激光雷达这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模块会自研,以保证更好的产品掌控力。但电机、风机等标准化程度高的部件,则采用成熟供应商的方案——这既能保证稳定性,又能控制成本。石头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达9.71亿元,同比增长56.93% ,这种高研发投入也为产品力提供了支撑。

用户需求的洞察能力是另一个护城河。石头建立了完整的VOC体系,通过售后客服数据、电商评论、定期入户访谈来收集用户声音。入户访谈通常会在用户家里进行2-3小时的深度沟通,不仅了解石头用户,也会访谈竞品用户,观察他们的实际使用场景和痛点。这些一手信息会被系统化地提炼出来,转化为产品改进方向或新功能开发的依据。

对于石头来说,更重要的,也是最底层的产品逻辑,就是聚焦用户痛点,用务实的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答主森山作为知乎最了解扫地机器人品类的答主之一,也分享了石头产品的特点:在推新技术时不会过于激进,而是会等问题完善后再推向市场。他也曾在线下经销商那里听到反馈,石头产品的售后问题是所有品牌中最少的,虽然进货价格较高,但返修率极低。这也印证了石头「稳健」的产品风格。

PART.4 —— 石头的三条突围之路

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企业正在尝试三条不同的突围路径。

路径一是技术纵深,新研发的机械手就是尝试从地面清洁向空间管理延伸的创新举措之一。但从整体行业观察来看,成熟公司更倾向于做「延续性创新」,即在现有技术路线上不断优化参数、改进体验,而「破坏性创新」意味着要颠覆自己。当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机械手被定位为「探索版」——它既是技术突破的试探,也是稳健策略下的谨慎尝试。

路径二是品类扩张。追觅在AWE 2025官宣进军大家电,一口气发布空调、冰箱、洗衣机、油烟机、洗碗机;科沃斯则聚焦「机器人」属性,擦窗机器人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73.2%;从石头科技的财报来看,「其他智能电器产品」收入同比增速93.13% ,洗地机、洗衣机成为新的增长点。例如石头今年在德国IFA发布的自动割草机器人Z1 PRO,这款产品瞄准的是欧美家庭的刚需场景。但当年轻人不再喜欢做重复性劳动时,需要一部自动割草机来解放双手。

路径三是出海深耕。 从数字上来看,石头科技2025年H1境外业务营收达39.49亿元,同比增长72.15%,海外收入占比约为50% 。在丹麦、芬兰、德国、韩国、挪威、瑞典、土耳其等国家都是量额双第一。欧美市场更高的渗透率、更成熟的消费习惯,以及更大的住宅面积,都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增长空间。

PART.5 —— 回归本质

当被问及扫地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时,石头产品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像请了一个家政保姆,能把家里角角落落打扫得非常干净」。但这个理想与现实之间,依旧有着技术鸿沟的存在,这也是这家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填平的部分。

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看,当前扫地机行业需要的或许是跨领域思维的融合。光学、化学、物理、热力学等不同学科与技术的碰撞,可能会带来真正的创新突破。

正如知乎答主@森山 所讲,主流品牌目前大多在做「延续性创新」,锦上添花的参数迭代,而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破坏性创新」还未出现。

而在国内仅为 7% 的渗透率也在说明,扫地机还远未达到传统家电的普及程度 。这意味着市场增长空间依然存在,但如何激活这个空间,考验的是企业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理解。

当行业从「质变」进入「量变」阶段,企业的竞争力正在从「谁先推新功能」变为「谁能把功能做得更可靠、更耐用、更懂用户」。

在知乎这样的专业社区,用户早已不满足于营销话术。他们要的是:这款产品真的能让我的生活更轻松吗?十年后它还能用吗?品牌真的在听我的需求吗?

下一个十年的胜负手,可能在于「卷出」多少颠覆性技术,但也在于回归产品本质——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来源:数字营销微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