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饼文化如何掷出厦门样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6:02 2

摘要:骰声落定,余韵悠长。当“00后”厦门姑娘黄雅靖在百年中山路摘得“状元王中王”桂冠,2025年海峡两岸中秋博饼大赛的胜负尘埃落定。而这场跨越二十一载的文化之约,由此翻开更具深意的新篇章。

骰声落定,余韵悠长。当“00后”厦门姑娘黄雅靖在百年中山路摘得“状元王中王”桂冠,2025年海峡两岸中秋博饼大赛的胜负尘埃落定。而这场跨越二十一载的文化之约,由此翻开更具深意的新篇章。

1个月,30万人次,300个海选点……这些数字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博饼”早已超越纯粹的竞技游戏,演进为一场覆盖全城、牵动两岸的社会文化盛事。我们看到,当博饼从家屋厅堂的阖家欢叙,走向邮政网点、商业中心和线上平台的全民同乐,它便完成了从“节庆仪式”到“城市日常”的精彩蜕变,让中秋暖意和民俗雅趣浸润厦门的城市肌理。

更深远的意义,藏在海峡对岸的深情回响里。金门与台湾本岛同胞的跨海参与,让清脆的骰子声成为两岸共同体认的“文化乡音”。在共同的规则中竞赛,在爽朗的欢笑中相融,这份跨越海峡的联结,直抵血缘与文化的根源,为两岸民间交流铺就了一条坚韧又温暖的道路。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百年中山路与博饼文化的双向奔赴。28万游客用脚步投票,印证了一条老街的活力,不仅在于其保存完好的骑楼风貌,更在于其承载当代生活、凝聚集体情感的强大合力。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旅游为文化拓宽舞台,百年老街就此化身成一个可感知、可体验、可共享的文化场域,在现代城市发展、民众生活需求的同频共振中,找到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支点。

二十一载骰声不绝,回响早已超越赛事本身。它向我们证明,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从来无需固守一成不变的形态,它可以在邮政网点里生根,在数字云端上传递,在两岸同胞的欢笑中久久共鸣。

当文化的“骰子”被掷向更广阔的世界,它落定的每一个点位,都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书写值得借鉴的“厦门样本”。

数说博饼

21年深耕 从厦门民俗到两岸共情

2005年,海峡导报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中秋博饼状元王中王大赛。2008年,该赛事被列为“福建省对外民间交流重点项目”。

二十一载春秋的坚守,让清脆的骰子声从闽南的红砖古厝间出发,越过海岸线,传向了海峡对岸。这项起源于郑成功驻军时期的民俗,成为跨越海峡、联络乡情的重要纽带,每一次骰子的起落,每一场赛事的相聚,都见证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更滋养着两岸民间的深厚情谊。

300个海选点 从家屋厅堂到市井寻常

今年的博饼大赛,以“遍地开花”的姿态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300个海选点散落全城,邮政网点、社区驿站、商圈广场,随处可闻骰子声,随处可见市民与游客共享博饼之乐,传统文化真正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暖意,浸润鹭岛的每一个角落。

30万人次 从稚龄垂髫到耄耋华霜

近30万人次的热情参与,绘就今秋最温暖的风景。大赛现场,有攥着骰子的稚龄孩童,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有鬓角染霜的耄耋老人,手法娴熟间藏着半生的博饼记忆;有初来厦门的新市民,在骰声中触摸城市的文化脉搏;也有土生土长的“老厦门”,在熟悉的习俗里续写家的故事。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守护着博饼这份独特的文化。

数十场竞逐 从鹭岛赛场到海峡对岸

9场预赛点燃战火,17场初赛筛选高手,3场复赛激烈角逐,1场决赛及总决赛巅峰对决,超1.4万名选手带着对博饼民俗的热爱参赛。

这份热爱,同样跨越海峡。台湾本岛与金门县共举办8场博饼赛事,吸引超万人参与,最终40位“博饼红人”跨海而来,在厦门的决赛舞台上,与大陆同胞同掷骰子、共话乡情。骰子声里,没有距离;欢笑声中,满是同心。

百万次投掷 从时空阻隔到指尖相牵

数字时代,博饼文化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今年,线上博饼活动人气达8039076人次,线上博饼次数为2253979次,参与人数达117296人。

突破百万的线上参与热度,让博饼文化打破时空限制,无需面对面围坐,只需轻点指尖,便能让骰子在云端“起落”。无论是身在异地的厦门游子,还是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都通过屏幕感受到了家乡的温度,实现好运在云端传递,情谊在指尖相连。

百年中山路 从骑楼旧影到文旅新章

恰逢开街百年,作为本届大赛主会场的厦门中山路,在国庆8天假期迎来高光时刻,28万游客循着骰子声而来,在骑楼的南洋风情与博饼的热闹氛围中打卡留念。线上话题传播量破千万,让百年老街成为鹭岛文旅年度“流量王”,这恰是文化与旅游的双向成就。

600米博饼长廊 从闹市繁声到碧波潮响

一头连着繁华闹市,一头连着碧波大海,大赛开幕式上,在全国唯一通向大海的中山路步行街上,600米的博饼长廊如文化纽带般铺展。市民游客围桌而立,海风裹挟着骰声与欢笑,绘就“山海相连、两岸同心”的动人画面。每一个在长廊旁驻足的人,都成了这幅文化画卷里的一抹亮色。

3米状元帽 从传统符号到潮流打卡

中山路的街心,一顶3米高的巨型状元帽成为厦门国庆期间最热门的打卡点。游客纷纷在此驻足留影,有的举着骰子道具,有的模仿“状元”捧冠,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中,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心田。

文旅商共融

多元博饼场景焕发活力

不止百年中山路,本届大赛更深入社区便利店、城市核心商圈、本土特色餐厅等多元空间,掀起一场“民俗体验+消费娱乐”的热潮。每逢博饼比赛日,现场排队参赛的队伍蜿蜒十几米,传统与现代在新消费场景里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赛事长期合作伙伴天虹商场延续传统,将中秋博饼的团圆喜乐传递给每一位天虹“家人”;集美银泰百货、禹悦汇、湖里万达广场、苏宁易购、IOIMALL、嘉禾新天地等城市商业体,则巧妙植入博饼主题,打造“购物即参与,消费有惊喜”的沉浸式体验。市民、游客们无需特意奔赴赛场,在逛街、休闲、购物的日常中,就能轻松解锁掷骰子、赢好礼的民俗乐趣。

这种深度渗透,不仅为岛内外各大商圈聚拢人气,有效提振厦门文旅消费,更探索出一条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向赋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场狂欢,全城精彩,大赛向八方来客展现出厦门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性格,也为这座城市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文旅新IP,注入了深厚底气。

欢乐共此时

小小博饼碗盛满人间暖

博饼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它承载的人间温情。博饼碗里,装的不只是骰子和奖品,更是团圆、陪伴与欢聚的故事。

同村姐妹齐上阵

10月1日嘉禾新天地专场,来自马垅村的6位阿姨身着色彩明快的衣裳,笑容满面地结伴前来。按照规则,分桌博弈能增加晋级几率,阿姨们却毫不犹豫选择同坐一桌:“一起玩才热闹,输赢都开心!”

当晚,好运格外眷顾这群可爱的人,一桌接连博出6个状元,欢呼声在赛场久久不散。于她们而言,博饼的乐趣,从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共享的热闹。

一家三代同竞技

10月3日禹悦汇专场,家住集美区的陈先生一家五口人前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各展身手,时而为彼此的好成绩欢呼,时而互相分享小技巧,场面格外温馨。“想让孩子感受我们小时候的中秋,更记住全家团聚的这份温馨热闹。”民俗的传承,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时光里代代延续。

夫妻撑伞相扶持

10月5日湖里万达广场专场,午后的阳光格外炽热,市民陈婉婷与丈夫的身影羡煞旁人。整个博饼过程中,丈夫始终一手撑着太阳伞,一手拎着“战利品”,为妻子遮挡烈日,眉眼间满是笑意。这份细致的呵护令众人纷纷感叹:“中秋博饼,博的不只是奖品,更是团圆和陪伴,这才是爱情的模样!”

兄弟切磋有趣味

10月6日集美IOIMALL专场,在厦门出生长大的河南小兄弟王乐为、王乐言,上演了一场充满童趣的博饼对决。6岁的弟弟王乐言手气绝佳,博出“五子登科”,本以为稳坐“状元”宝座,却在最后一轮被其他人打败。哥哥立刻搂住其肩膀给予安慰:“没关系,下次我们再赢回来!”纯真的手足情让赛场的氛围愈发温暖。

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 曾宇姗/文 沈威 陆军航 常海军 张伟华/图

来源:海峡导报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