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代尔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这个理论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代尔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突破性发现。这个理论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直性脊柱炎
(一)找到免疫失调的关键
我们的身体有一套免疫系统,就像一个保卫健康的“军队”。正常情况下,它能识别并攻击入侵的“敌人”,如细菌和病毒,同时不会伤害我们自己的组织。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上,这个“军队”出了问题,错误地攻击了脊柱和骶髂关节等部位的正常组织,导致炎症和病变。
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核心是调节性T细胞(Tregs),它们就像是“军队”里的“调解员”,能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组织。在强直性脊柱炎中,这种免疫耐受机制可能被破坏,Tregs功能异常或数量不足,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降低,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外周免疫耐受理论帮助我们明确了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过程中免疫失调的关键环节。
(二)探索潜在的致病因素
这个理论的研究还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的潜在致病因素。比如,某些环境因素(如感染、压力等)或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正常运作,进而增加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干扰外周免疫耐受的,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
二、推动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一)调节性T细胞治疗
基于外周免疫耐受理论,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通过调节Tregs的数量或功能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比如,通过细胞工程或药物干预,增加Tregs的数量或增强其抑制功能,从而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目前,已经有相关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评估调节性T细胞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效果。
(二)免疫调节药物开发
这个理论还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药物可以靶向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关键分子或信号通路,比如Foxp3基因(这是调节Tregs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基因),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这些新型药物可能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更好的疗效。
三、为疾病预防提供新思路
(一)早期干预措施
了解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开发早期干预措施。比如,通过检测与外周免疫耐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Tregs的数量和功能指标,可以在疾病早期或高危人群中发现免疫耐受异常的迹象,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调整、免疫调节治疗等,以预防或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
(二)疫苗研发
外周免疫耐受理论也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开发能够增强外周免疫耐受的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regs或增强其功能,来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
四、深化对目前治疗手段的理解
其实,我们目前使用的一些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周免疫耐受有关。比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能够恢复Treg细胞中Foxp3的磷酸化水平,而阿达木单抗通过与TNFR2结合,增强Treg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相互作用,提升IL-2/STAT5信号。这种作用有助于增强Treg细胞的扩增和抑制功能,从而更好地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
五、总结
外周免疫耐受理论的发现,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还推动了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出现,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新发现能够早日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成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作者简介
黄志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炎症性肌病及血管炎等风湿病的诊疗,熟练掌握微创针刀镜诊疗技术、关节腔穿刺及骨骼肌肉超声。近年参与并主持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痛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内容:黄志祥;编辑:黄志祥
校对:风湿免疫科微信工作组
审核:邓伟明、郑少玲;发布:李天旺 潘霞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