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哥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打包午餐,坐公交从一个农场跑到另一个农场,一天要干12个小时。
不久前有个越南妇女找帮忙,说她哥哥去韩国当季节工,结果遭了大罪。
她哥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打包午餐,坐公交从一个农场跑到另一个农场,一天要干12个小时。
本来想以为就固定在一个农场干活,到了才发现,几乎每天都要给新雇主打工。
雇主每天给13万韩元,可中介一抽就拿走5万,最后到他手里只剩8万。
更坑的是,住宿、电费、Wi-Fi甚至工伤保险,都要从这8万里扣,没活干的时候,他只能在宿舍待着,一分钱补偿都没有。
他妹妹当初给中介交了360万韩元才让他去的韩国,结果8个月后回来,除了一身累和满心失落,啥都没带回来。
这种事真不是个例,韩国农村老人多,种地的人不够,每年都要找好多季节工来帮忙播种、收割。
可这些工人看着是来“挣钱”的,实际上钱没拿到多少,罪倒受了不少,有不少工人跟那越南大哥一样,工资被中介层层扒皮。
雇主给的钱不算少,可中介一插手,一半都快没了,有些工人干了大半年,扣完各种费用,连当初给中介的钱都没挣回来。
这跟白干差不多,还得倒贴生活费,住的地方更没法说。
有地方查出来,20个工人挤在12平米的集装箱里,冬天连暖气都没有,室内温度能低到5℃。
晚上睡觉裹着厚被子都冷,更别说好好休息了。
而且不是所有工人都有工伤保险,万一在农场受伤了,医药费都得自己掏,想找雇主赔钱,门都没有。
更离谱的是工作时间,合同上写的可能是一天8小时,可到了农场,每天干12小时都是常事。
从天亮忙到天黑,连口热饭都未必能按时吃,超出来的工时,也没人给算加班费,就这么白干。
工人受了这么多委屈,想维权却比登天还难。
首先语言就不通,大部分工人是越南、菲律宾来的,韩语就会几句简单的,想跟雇主理论都费劲,更别说找政府部门投诉了。
就算勉强能说几句,他们也不敢投诉,怕雇主直接把自己赶走,怕中介报复,以后再想出国打工都没机会。
还有人根本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地方政府要么不管,要么跟中介勾着,投诉了也白投。
去年就有地方收到三百多起季节工投诉,最后回应的还不到两成。
这事儿的根儿其实在制度上,韩国有个《劳动基准法》,可里面说“连续干满1年”才能享受权益,季节工最多干8个月,刚好不在保护范围里。
法律都不管,中介和雇主自然敢随便坑人。
地方政府又没能力自己招人,只能靠中介,时间长了还跟中介互相帮衬,工人的苦就没人管了。
不过也不是没好办法,加拿大就做得不错。
他们是政府对政府对接,比如跟墨西哥政府合作,直接招人、安排工作、盯着后续情况,根本不用中介。
去年加拿大安置了一万多墨西哥季节工,没一个被抽成的,投诉的人也特别少。
韩国其实也能学这个模式,他们有个“韩国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局”,还有全国农业合作联盟,这些机构本来就管外国工人,让他们来负责季节工的事就行。
直接跟越南、菲律宾政府对接,不用中介插手,工人能拿到全额工资,雇主也不用给中介交钱,多好。
另外还得改改法律,把季节工也放进《劳动基准法》里,最低工资、加班费、工伤保险都得有。
地方政府也得公开季节工的安置信息,定期去查宿舍条件、工资发放情况,别再跟中介勾着坑人了。
这些工人看着是“外来的”,可韩国人吃的蔬菜、水果,好多都是他们种出来收回来的。
要是一直这么剥削,以后没人愿意来,韩国农场可能都收不上菜了,季节工不是来“讨饭”的,是来干活挣钱的,也是韩国农业的支柱。
要是这个体系一直这么烂,伤的不光是工人的心,最后还得连累韩国自己的农场。
来源:滕王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