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保守派选民以超20万张废票表达抗议,甚至有人在选票上涂写反移民标语——一场关于移民、宗教和阶级的撕裂,正悄然浮出水面。
谁能想到,爱尔兰总统选举竟爆出如此戏剧性结果!
独立社会主义者凯瑟琳·康诺利以63.4%的得票率横扫对手,成为新一任总统。
这场胜利不仅刷新了爱尔兰65年的选举纪录,更让执政的中间派政党遭遇重挫。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保守派选民以超20万张废票表达抗议,甚至有人在选票上涂写反移民标语——一场关于移民、宗教和阶级的撕裂,正悄然浮出水面。
康诺利的胜利,堪称爱尔兰左翼力量的一次历史性联合,她背后站着五个左翼政党,包括近年来势头强劲的新芬党。
这种“反政府联盟”在爱尔兰政坛尚属首次,甚至打破了1959年埃蒙·德瓦莱拉创下的56.3%得票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康诺利在胜选演讲中迅速释放团结信号,与政府领导人并肩而立,明确表态要对抗极右翼思潮,打造“包容所有人的共和国”,这种姿态显然意在安抚对立阵营,但现实矛盾并未因此消解。
废票潮成为此次选举最刺眼的注脚,据统计约八分之一选票被作废,部分选票被写上无效名字,或画满侮辱性涂鸦。
这些废票集中出现在都柏林西南部的Citywest区域——这里正是爱尔兰最大的寻求庇护者收容所所在地,2023年11月,该地区曾爆发大规模反移民骚乱,多达2000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而今年10月初,类似矛盾再次激化:当地居民组织“社区守望”团体,抗议政府将一处废弃办公楼改为移民中心,甚至与施工队伍对峙数日。这些事件与废票数据高度重合,折射出移民问题对基层社区的冲击。
保守派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天主教背景的候选人玛丽亚·斯蒂恩因两票之差未能获得参选资格,导致部分选民失去投票意向,民调显示,超三分之二的抗议选民本欲支持斯蒂恩。
而综合格斗选手康纳·麦格雷戈的退选,进一步削弱了保守派的选择空间,这种“无代表”的困境,促使他们以投废票方式发泄情绪。
另一方面,落败的候选人希瑟·汉弗莱斯的遭遇同样值得关注,作为爱尔兰少数新教徒,她在竞选中遭遇网络宗派攻击,甚至牵连家人。
她在败选声明中直言:“这些恶意表明,爱尔兰尚未做好与北爱尔兰新教徒和解的准备。”此言暗指南北统一可能面临的文化隔阂,为选举添上了一层超越党争的隐喻。
康诺利的压倒性胜利,既是左翼联盟的里程碑,也是爱尔兰社会转型的缩影。从都柏林的街头冲突到选票上的涂鸦,不同群体的诉求以或激烈或沉默的方式交织。
但正如当选总统所言,“包容”不会一蹴而就,如何在进步与传统间寻找平衡,将是新政府面临的长久课题。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