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滇东北的群山之中,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恰如其名。溪流清澈,潺潺穿村而过,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村落镶嵌在绿意葱茏的青山之间。走进这里,绿水、青山、村落、木桥相映成趣,游人漫步其间,诗意生态画卷就此铺展。这个曾因山路闭塞、产业薄弱藏在深闺的村庄,如今凭借生态优
在滇东北的群山之中,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恰如其名。溪流清澈,潺潺穿村而过,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村落镶嵌在绿意葱茏的青山之间。走进这里,绿水、青山、村落、木桥相映成趣,游人漫步其间,诗意生态画卷就此铺展。这个曾因山路闭塞、产业薄弱藏在深闺的村庄,如今凭借生态优势与政策东风,完成了从“落后山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华丽蝶变,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沪滇协作帮扶启动的“秘境宝藏”乡村示范点建设,让宝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宝藏村党总支书记罗敏说,“以前出门就是一脚泥,住的也是茅草房。得天独厚的天麻、竹笋资源也只是‘养在深山人未识’,村里多少人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别说游客,就连村民自己也盼着能走出大山。”
近年来,依托毗邻小草坝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借助朝天马、牛角岩等自然景观,宝藏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随着1600万元帮扶资金注入,村内水电路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曾经制约发展的 “硬骨头” 被一一啃下。
为让更多村民受益,宝藏村委托专业团队运营景区,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发展竹笋采挖体验、天麻美食宴、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不少来自四川、贵州等周边省份的游客旅居于此,直言 “气候凉爽,环境清幽,吃的都是绿色食品,是避暑康养的好地方”。2023年4月,项目开园运营,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经营,盘活闲置资源,不少村民将自己的房屋改造为精品民宿,成为强村富民的‘优质资产’。”小草坝镇党委书记潘浩说。宝藏村积极探索整村经营,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运营公司、农户等多主体共同经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了一幅“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的生动画卷。
产业联动,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强引擎”。从前村民单一种植天麻,既不懂技术也没销路,50 亩天麻一年顶多卖几万元。如今,宝藏村不仅推广“林麻间种” 仿野生栽培模式,将天麻种植面积扩展到3000余亩,还发展了1万余亩竹产业基地,年产值达4124万元。通过引进3家龙头企业和培育15家本土合作社,延伸开发出天麻酒、天麻日化品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772元。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还在人。“从前扛锄头种地,如今握手机直播。”宝藏村村民李锦琴在山脚下建起了一栋别致小竹屋,在绿水青山间如火如荼搞起了电商创业之路。曾经她守着天麻地,起早贪黑松土、采挖,新鲜天麻要背到十几公里外的集市售卖,一年到头忙下来种植出售天麻的年收入仅1万元。得益于沪滇协作,李锦琴参与了“致富带头人”电商培训后,架起手机、支起补光灯,在直播间里向网友展示讲解本土优质天麻,凭借“山里人讲山里货”的实在劲儿圈粉无数,仅仅2个月的直播收入就达到10万元,收入较传统模式增长10倍。如今,李锦琴还成立了天麻合作社,直播间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李锦琴的干劲儿也迅速感染了其他村民,已有10余名村民加入直播带货行列。她积极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向新学员倾囊相授直播话术和技能,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32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如今的宝藏村,不仅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未来将以宝藏村为核心,深化农文旅融合,依托天麻博物馆、乌葩岭、小草坝4A级景区等资源串联成线,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实现错位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活力。”潘浩表示。
今日推荐
来源/云报全媒体 记者 刘宇丹 谭雅竹 沈迅 王剑钊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聂孝美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微昭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