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频尿急?泌尿医生:除了前列腺问题,还可能是这3种原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5:04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4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7岁的王大爷最近总是“跑厕所”,白天每隔一个小时就想上一次厕所,晚上更是要起夜四五次。家人以为是前列腺增生,劝他去泌尿外科看看。

检查结果却出人意料:前列腺虽然有些肥大,但并不严重,医生反而指出,他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才是罪魁祸首。这让王大爷很疑惑:尿频、尿急,不都是前列腺的问题吗?其实还真不一定!

不少老年男性一出现尿频、尿急,就往前列腺上联想。确实,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随着年龄增长,组织逐渐肥大,压迫尿道,影响排尿。但泌尿科医生提醒:尿频尿急只是表现,真正的原因却可能藏在其他部位。

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报道,60岁以上男性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而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单纯前列腺问题,导致治疗方向出现偏差。所以,一味“治前列腺”未必有效,先找准“病根”才是关键。

老年人出现尿频尿急,除了前列腺问题,还可能是以下3种原因在作怪。

1.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这是一种因为膀胱逼尿肌过度兴奋而导致的排尿障碍。患者会频繁有尿意,即使膀胱里尿液不多,也会有“憋不住”的感觉,严重时甚至出现急迫性尿失禁。与前列腺不同,OAB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B超、尿流率等检查可能显示正常,但症状却非常明显。

典型表现:白天排尿次数超过8次,夜间排尿超过2次,经常突然尿急、来不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中强调,膀胱过度活动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应引起家庭和医生的重视。

2. 尿路感染(UTI)

别以为只有女性容易得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同样不能忽视。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部分老年人还存在尿潴留、导尿管使用等问题,使得细菌更容易滋生,导致感染。

感染初期并不一定有明显发热,但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肾盂肾炎,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尿糖增高为细菌提供了“温床”,感染风险更高。

3. 神经源性膀胱

这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膀胱排尿功能紊乱的疾病。常见于帕金森病、脑卒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患者。

神经受损后,膀胱对尿液的感知能力变差——有的人完全没尿意,排不出来;有的人则稍有尿意就强烈想排尿,出现“有尿就跑”的现象。这类患者常常伴随尿潴留与尿失禁交替出现,治疗上需要与神经科医生配合综合管理。

医生在门诊常通过以下几步来判断:

病史问诊:了解排尿习惯、发生时间、是否伴随尿痛、发热等。

体格检查:评估前列腺大小,是否有压痛。

尿液检查:明确是否感染或有糖尿。

膀胱B超与残余尿测量:评估膀胱功能与排尿是否彻底。

尿动力学检查:进一步分析膀胱与尿道的协调性。

只有在明确病因之后,治疗才有针对性。

不同原因导致的尿频、尿急,治疗方式大不一样。

前列腺增生:轻度可观察,适当服用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首选行为干预如膀胱训练、限制饮水时间等,必要时可用抗胆碱药物或β3受体激动剂。

尿路感染:明确细菌种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疗程需足够,避免复发。

神经源性膀胱:需联合神经科进行康复治疗、药物干预,部分严重者需使用间歇导尿等方法。

控制饮水时间:白天适量饮水,晚上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减少夜尿。戒烟限酒:烟酒会刺激膀胱,引发排尿异常。规律排尿:即使没有尿意,也可尝试定时排尿,帮助膀胱建立“生物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辣椒、咖啡、浓茶等会刺激膀胱,诱发尿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尤其对有糖尿病或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写在最后

尿频尿急虽然常见,但背后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光靠经验判断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科学检查才能对症治疗。如果家中老人出现排尿异常,不要急着买药吃药,先让专业医生帮忙找出真正的“元凶”。健康无小事,排尿这点“小事”,有时恰恰是身体发出的“大信号”。

参考资料:
[1] 《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版
[2] 《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2023
[3] 《泌尿系统感染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 2021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