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对着记者讲了三句话,大意是说,国民党新上来的那位郑丽文,她那个两岸主张,大家慢慢会认可的。只要她坚持自己的说法,让老百姓形成共识,事情就能一步步办成。
台湾岛内政坛最近出了件有意思的事,向来被看作“老狐狸”,说话滴水不漏的王金平,突然开口了,而且说的话还很直白。
他对着记者讲了三句话,大意是说,国民党新上来的那位郑丽文,她那个两岸主张,大家慢慢会认可的。只要她坚持自己的说法,让老百姓形成共识,事情就能一步步办成。
这几句话听起来简单,但从王金平嘴里说出来,分量就不一样了。他这个人,过去在两岸问题上总是不把话说死,态度模糊,以至于很多人给他贴了个“蓝皮绿骨”的标签,意思就是看着是国民党的人,心里却向着民进党。这次他这么明确地支持郑丽文,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这王金平是转性了,还是说郑丽文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要说清楚王金平为啥有这个转变,就得看郑丽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上来之后都干了什么。
郑丽文这次当选国民党主席,旗帜打得很鲜明,就是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在如今的国民党里,算是很大胆的声音。要知道,这些年民进党在台上搞“台独”,弄得两岸关系很紧张,岛内经济民生也出了不少问题。
可作为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却显得有些软弱,在路线上摇摆不定,不敢跟民进党硬碰硬,甚至有些地方还想向民进党靠拢。党内很多人为了自保,也不敢大声说话。这种局面让很多支持者看着干着急。郑丽文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出来竞选,想把国民党这艘船,调转一个方向。
郑丽文不是光喊口号,她上任前就开始布局了。大陆方面发来贺电,她马上就回了电表示感谢,还透露说想尽快带团来大陆看看。这个信号很明确,就是要缓和关系,加强沟通。
更关键的是她用人的动作。短短几天,她就把核心班子给定了下来。副主席找了四个,秘书长、组织发展委员会主委、文化传播委员会主委这些要职也都安排好了人。细看这份名单,里面有党内的老人,有马英九那边的人,也照顾到了军系和地方派系。
秘书长让资深大佬李乾龙来当,马英九基金会的萧旭岑也当了副主席。这么安排,一方面是兑现她自己说的“集体领导”,平衡了党内各个山头的势力,让大家先别内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在两岸路线的大方向上,是跟她一致的。她这是在确保自己的想法能够真正推行下去,而不是被党内其他人架空。这番操作,看得出是个有手腕、有想法的人。
郑丽文这么大的动作,想动国民党的老根基,不可能没点反对的声音。她一当选,党内就有人出来给她“上课”了。
有的人软着来,劝她要“亲美友日和陆”,意思就是别跟大陆走太近,要跟美国、日本搞好关系。有的人就直接来硬的,威胁说要让她这个主席的命令出不了党中央的大门,逼她改变现在的两岸主张。
这些声音,其实就是国民党内部长期存在的分歧。有些人怕被民进党扣上“亲中卖台”的帽子,想走中间路线,结果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郑丽文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条模糊的路线给拉直了,掰回到坚持“九二共识”的轨道上来。
面对这些压力和杂音,郑丽文表现得很稳。她没有直接跟这些人开战,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阐述利弊上,苦口婆心地劝导党员和民众,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路子是对的。她这是在等,等一个党内共识慢慢形成的时机,不求一时之快。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王金平那三句话,就更有味道了。他这样在国民党内盘踞多年的本土派大佬,政治嗅觉是相当灵敏的。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公开力挺郑丽文,至少说明了两点。
第一,他可能真的认为郑丽文这条路走得通。在民进党搞得天怒人怨,国民党又一盘散沙的时候,郑丽文这种明确、强硬的姿态,或许真能杀出一条血路,重新凝聚人心。
第二,这也是一种政治投资。王金平看到了郑丽文背后可能凝聚起的力量,选择顺势而为,既卖了郑丽文一个人情,也让自己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王金平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是对当前局势的一次精准判断。它让外界看到,郑丽文的主张在国民党内部,并非孤立无援,连王金平这样的“风向标”式人物都开始转向了。这几句话,让不少人觉得,以前说他“蓝皮绿骨”,是不是看走眼了?
郑丽文刚上路,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都还很大,她想扭转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王金平这样的老江湖,一句话就能搅动一池春水。你们觉得,王金平这次是真心实意地支持,还是另有盘算?郑丽文这把火,最后能烧得多旺?
来源:在峡谷中探险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