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朋友圈里 "一测抗原两道杠" 的消息又多了起来,不少人感慨 "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中招了"。继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暂停巡演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低烧、咽痛、咳嗽等症状 —— 没错,新冠正以 "低调回潮" 的姿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最近朋友圈里 "一测抗原两道杠" 的消息又多了起来,不少人感慨 "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中招了"。继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暂停巡演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低烧、咽痛、咳嗽等症状 —— 没错,新冠正以 "低调回潮" 的姿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根据中疾控最新监测,4 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 7.5% 飙升至 16.2%,连续三周登顶呼吸道病毒 "榜首",住院重症病例阳性率也从 3.3% 翻倍至 6.3%。这波来势汹汹的毒株是奥密克戎家族的 "新成员"XDV 变异株及其子分支 NB.1.8.1,作为 JN.1 和 XDE 的 "重组后代",它自带三大 "狡猾属性":
✔ 免疫逃逸能力强:哪怕阳过或打过疫苗,也可能再次中招;
✔ 症状隐蔽性高:多数人仅表现为轻微感冒症状,甚至无症状,极易漏检传播;
✔ 传播范围广泛:目前已成为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多国的主流毒株。
本轮感染小高峰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① 免疫防线松动:距离上一轮大规模感染已过去一年,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逐渐消退,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足,人群整体抵抗力下降;
② 假期流动加速传播:清明、五一假期跨省出行频繁,病毒搭着 "人潮" 四处扩散;
③ 换季身体易感:春夏交替温差大,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给病毒可乘之机;
④ 毒株 "伪装术" 升级:轻症表现让很多人掉以轻心,无形中成为 "移动传染源"。
专家预测,这波感染将在 5 月下旬达到峰值,6 月初阳性率有望回落至 8%-10%,6 月下旬降至 5% 以下,整体持续 6-8 周,不会对高考等重要节点造成影响。但需重点警惕三类高风险人群:
✓ 60 岁以上老年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 基础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 免疫低下人群(如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受者)。
香港数据显示,近期 95% 的新冠重症病例均为有基础病且未接种加强针的成年人,再次敲响警钟。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感染更像是 "一场拖长的感冒",多数健康人一周左右可康复。但对高风险群体而言,仍是潜在威胁。正如专家所言:"不必恐慌,但不能轻敌。" 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守护好家中老人、慢性病患者,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的态度。
病毒仍在变异,但我们的应对已更加从容。科学认知、精准防护,这场 "低调的战役",我们有信心平稳度过。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