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直说自己缺钱,于是进景区做NPC,两个月成“顶流”,曝光冲到“过亿”,最重要的是,终于能踏实给爸妈多花点钱
他直说自己缺钱,于是进景区做NPC,两个月成“顶流”,曝光冲到“过亿”,最重要的是,终于能踏实给爸妈多花点钱
当你看到他穿上铠甲,还原《隋唐英雄传》里的李世民,在景区同游客打招呼、合影、互动时,可能不敢认——这不就是电视剧里那个正气又沉稳的男演员吗
郑国霖1976年出生在上海,演过《少年英雄方世玉》《隋唐英雄传》《神雕侠侣》,一度是“帝王专业户”
中年以后,他遇到的现实不浪漫
他不想再重复同类角色,行业对中年男演员也没那么友好,合适的戏变少,工作量直线下降,日子一下子紧了
他要养家,也惦记着爸妈,想给他们换电梯房、添件好点的衣服,这些看起来小,却都需要稳定现金流托底
2025年8月8日,他第一次以NPC身份走进景区,上线了一个“误打误撞”的新职业
起初是尝试“本地生活”相关内容,他把每天的工作切片发出来,跟游客打趣、接梗、摆拍,还原经典造型,一条条视频把他推到了热搜
国庆期间,他又试了瑶族王子的装扮,笑着说“换个身份也挺好玩”
火起来的节奏比他预想的更快
截至10月中下旬,相关话题曝光量已经“破亿”,很多场次都被顶上热搜,热度甚至超过他的一些影视作品
景区纷纷来找他,他也不再拐弯抹角地说自己“忙着体验生活”——他说得很实在,“工作量大了,生活肯定有改善”
“有收入,才能好好孝敬爸爸妈妈”
有人问,做NPC累不累
他很认真地回:“要做一个好的NPC,要学习很多东西,要认真负责,不能辜负大家的厚爱”
这句话不花哨,像他人一样规矩,但你听得出一种倔劲儿
午后烈日下,他依然咬着台词把每个动作做顺,镜头外还得保持笑脸和体力,游客来了就陪聊两句,孩子要合影就半蹲下来凑一张
那天有个小男孩拉着他袖子问:“你真是李世民吗?”
他愣了一秒,笑着点头,小孩的妈妈在旁边说谢谢,他随口回“不客气”,看起来很普通,但这一刻的温度跑出了屏幕
10月24日,他出现在郑州一家海洋公园,换上龙王造型,彻底颠覆“帝王专业户”的老印象
他说,在景区能体验不同角色的乐趣,舞台虽小,但依旧是“演”
他也没打算完全放下影视,仍在空闲时看剧本,参加小型演艺活动,机会合适就拍
这不是“转行”,更像是在同一套技能树上,找到一条能活下去的新支线
坦白说,郑国霖不是特例
影视“寒冬”里,项目缩减、投资收紧,“无戏可拍”不再是个别人的焦虑
放下面子去找工作,成了不少人的共同选择
前阵子,翁虹在杭州宋城做兼职NPC,穿红裙化着古风妆,主动和游客打招呼、合影,还在小舞台跳起舞来,温柔又认真;
史元庭干脆成了泰山的“陪爬员”,靠陪伴游客登山拿报酬,这些选择都在打破“明星只能拍戏”的固有认知
你看,职业的边界在往外扩,人们对“体面”的定义也在换
两个月成“顶流NPC”的现象,其实折射出行业的一次位移
随着5G、AI深入到内容生产,观众对质量更挑剔,流程、噱头撑不起口碑了
行业观察的说法是:2025年娱乐圈更注重真实和实力,“流量泡沫”正加速破裂
靠公关话术、粉饰数据维持热度的老路,走不远了
互动式、沉浸式内容迎来爆发,文旅和演艺正在“双向奔赴”,它给演员们打开了一条新的职业赛道
你能在真实的空间里,和真实的人对戏,这种反馈,比屏幕前的弹幕更直接,也更难糊弄
直播带货领域也有相似轨迹
朱梓骁当初在影视调整期里“断档”了一年,房贷车贷压得他喘不过气,硬着头皮开直播
刚开始没人看,销售惨淡,他就学话术、抠选品、亲自试用,后来还时不时在直播间重现老角色,终于把人留住了
他把“直播”和“演艺”串起来,慢慢站稳脚跟,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职业是流动的,但专业能力不会背叛你
回到郑国霖,有人会问:做NPC是不是“跌份”
我真心不这么看,中年演员选择一份能养家、能精进的工作,怎么就不体面了
他把该学的学了,把该扛的扛了
尊重观众,也尊重劳动
你站在景区,看他被人群包围,有时也会被挤得后退两步,可他还是笑着挥手,像是对过去十几年演艺生涯的一个回应:舞台换了,人没变
行业需要的是诚实的努力者,哪怕舞台不在镁光灯正中央
对观众来说,也许我们期待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偶像”,而是能把每一份工作做好的“人”
当市场把泡沫挤掉,留下来的,往往是耐用的真材实料
他坦言自己手紧,也坦然说会一直努力,这种直白,有一种久违的清爽
也许某天你带孩子逛景区,碰见穿着古装的他,孩子拉着你的手说想合个影,你们拍下的,可能不只是照片里的笑,而是一段时代切换的注脚
努力从来不分台前幕后,尊严也从来不靠头衔撑着
如果说这一波“顶流NPC”的走红会留下什么启发,大概就是这句——
来源:花花爱看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