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冤枉“冷”了!感冒根本不是冻出来的,90%的人都搞错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3:10 1

摘要:天气一转凉,妈妈就开始操心,秋裤、围巾、厚外套一样不能少,生怕我们“冻着生病”。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代代相传的“常识”,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这句话,我们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

天气一转凉,妈妈就开始操心,秋裤、围巾、厚外套一样不能少,生怕我们“冻着生病”。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代代相传的“常识”,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感冒,这个我们最熟悉的“老朋友”,恰恰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健康误区之一。

我在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对话:“医生,我这次感冒就是前天晚上没盖好被子冻出来的。”“我孩子昨天在操场玩出一身汗,吹了风,今天就流鼻涕了,肯定是着凉了。”

听起来合情合理,对吧?但现代医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反直觉的事实:低温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你患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彻底理清这个困扰了人们几十年的健康迷思。

我们常说的“感冒”,在医学上主要指普通感冒,是一种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超过90%的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流感则是由专门的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通常更重。

关键点来了:你得感冒,是因为病毒侵入了你的身体并成功繁殖,而不是因为你的体温降低了几度。

病毒才是发动战争的“敌人”,而寒冷,顶多算是个给敌人创造了进攻条件的“帮凶”,甚至有时候,它连帮凶都算不上。

那么,为什么感冒总是在天冷的时候高发呢?这个“美丽的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第一个助攻:人们更爱扎堆在室内。

天气一冷,大家更喜欢待在温暖的室内,商场、办公室、家里……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这为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创造了绝佳条件。

一个人打喷嚏、咳嗽,病毒就在密闭空间里畅行无阻。你离病毒越近,被它“盯上”的机会自然就越大。

第二个助攻:病毒的“盔甲”更坚固了。

有些病毒,比如鼻病毒,在低温干燥的空气里存活时间更长。低温就像是给病毒穿上了一层保护性“盔甲”,让它们在外界环境中更持久,传染性也更强。

第三个助攻:我们鼻腔的防御系统“减速”了。

我们的呼吸道内壁有一层叫做“纤毛”的微小结构,它们像刷子一样,负责把吸入的灰尘、细菌和病毒扫出去。

《中华医学杂志》2020年的一篇综述提到,吸入干冷的空气,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纤毛运动能力减弱。

这道天然防御屏障的效率一降低,病毒突破防线的机会就增加了。

第四个助攻:生活方式的变化。

天冷时,日照减少,可能导致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有重要作用。同时,人们的饮食、运动习惯可能也会改变,这些都可能间接影响到整体的免疫力。

看到了吗?寒冷并不是感冒的“始作俑者”,它只是通过影响环境和我们自身,为病毒的传播和入侵悄悄“铺了路”。

除了“冻出来的感冒”,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感冒的说法,其中不少也需要我们擦亮眼睛。

1、“淋雨了肯定会感冒?”

淋雨本身不会让你感冒。但如果你因为淋雨而感觉极度寒冷、不适,这种应激状态可能会暂时影响你的免疫系统。

此时,如果恰好接触到了感冒病毒,就更容易中招。归根结底,病毒依然是那个不可或缺的“扳机”。

2、“发烧了,捂出汗就好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发烧是身体在和病毒战斗的正常反应。

捂汗不仅不利于散热,可能导致体温过高(尤其是儿童,有引发热性惊厥的风险),还会让人大量失水,更加虚弱。

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多补充水分。

3、“感冒不用管,扛一扛就过去了?”

对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普通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7-10天能自愈。但“扛”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多休息、多喝水、对症处理(如缓解鼻塞、咳嗽)非常重要。对于老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感冒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绝不能掉以轻心。

既然知道了真凶是病毒,那么我们的防御策略就应该更有针对性。

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是重中之重。

1、勤洗手是“性价比”最高的预防措施

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你的手摸过被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再揉眼睛、摸鼻子,病毒就找到了入口。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能有效阻断这条路径。

2、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可以考虑佩戴口罩。这不仅能预防新冠,对阻挡其他呼吸道病毒同样有效。

3、多开窗通风,哪怕每天只开一小会儿,也能大大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浓度。

筑牢你身体的“免疫长城”。

1、保持均衡饮食,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弹药。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2、保证优质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严重削弱免疫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有研究指出,睡眠时间与呼吸道感染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3、坚持适度锻炼。规律的运动能增强免疫系统的监视和防御能力,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那反而可能暂时抑制免疫。

4、管理好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万一还是感冒了,记住以下几点:

对症处理,缓解不适。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喷鼻;喉咙痛可以喝点温热的蜂蜜水;发烧或头痛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后,使用相应的对症药物。多休息,给身体战斗的时间。身体正在集中精力对抗病毒,不要再让它为其他事情分心。多补充水分。喝水、清淡的汤羹都可以,防止因发烧、呼吸急促导致脱水。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了感冒,还会导致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胸痛、精神萎靡、症状持续加重或超过一周仍无好转,请务必及时就医。

是时候为“寒冷”平反了。它背了这么多年黑锅,真凶却一直逍遥法外。了解感冒的真实病因,不是为了炫耀知识,而是为了让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下次天冷,妈妈再让你穿秋裤,你可以笑着告诉她:“妈,穿秋裤是为了保暖舒服,不是为了防感冒。想不感冒,我得多洗手、睡好觉!”

真正的健康智慧,来自于用科学知识取代道听途说。 当我们不再冤枉“冷”,我们才能把力气用在真正的防病刀刃上,从容地度过每一个冬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2, 61(2): 136-145.
[2]李海潮,王辰. 环境温度变化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杂志,2020, 100(45): 3634-3638.
[3]刘民,刘珏,梁晓峰. 睡眠时间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 40(8): 982-98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聊点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