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这年头“辞职”这俩字都不算事了,关键看你是怎么回来的。宗馥莉离开娃哈哈才41天,就带着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头衔回来了,这动作不叫打脸,叫翻篇。更妙的是,她助手严雪峰也一起回归,跟电影续集似的,观众刚以为完结了,结果主角团全员登场。
你有没有发现,这年头“辞职”这俩字都不算事了,关键看你是怎么回来的。宗馥莉离开娃哈哈才41天,就带着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头衔回来了,这动作不叫打脸,叫翻篇。更妙的是,她助手严雪峰也一起回归,跟电影续集似的,观众刚以为完结了,结果主角团全员登场。
我看到消息那一刻,脑子里第一个想法是:这不是认栽,这是换赛道。宗泽本估计也没想到,侄女这一手退得干净,回来还更有底气了。外人看是家族戏,其实里面全是生意逻辑。
娃哈哈的问题不是没人接班,而是接班太难。宗庆后留下的,是一个年营收超过500亿元的饮料帝国(来源:娃哈哈2023年财报),同时也是一个靠老渠道和老配方维系的体系。宗馥莉上任后试过创新,比如推出苏打水、果汁、甚至健康饮品,但销量都没起色。2022年娃哈哈营收增长不到2%,而同类品牌元气森林增长超过30%(来源:欧睿国际数据)。差距摆在那,焦虑也摆在那。
她不是没努力,只是太快想证明自己。娃哈哈那批老经销商对“大小姐”没太多信任,总觉得她不懂渠道,不懂终端。后来她辞职,表面是离开,其实是绕开老体系的博弈。宏胜饮料是她自己掌控的公司,独立运营、独立决策。这次她带着宏胜的名义回来,等于是换了身份进门,不再是家族继承人,而是合作方。逻辑反了,格局也变了。
这手棋挺狠。你看,消息出来后,经销商立刻开始打款,明年货款提前到账。这不是客气,这是信号:市场认可她的回归。真诚这东西,说烂了,但在钱上见真章。娃哈哈经销体系全国有6000多家,能让他们提前打款的,不是情怀,是信任。
我查了一下,宏胜在过去三年里做代工、供应链、饮料配方开发,一年利润接近20亿元(来源:天眼查企业年报)。这意味着宗馥莉不是空手回归,而是带着资源和团队回来。这跟当年单纯接班完全不同,她现在是资本方、技术方、品牌方三合一。你说宗泽本是老狐狸,她这次也不笨。
但别只看戏。真正的看点在于,她能不能让娃哈哈重新被年轻人接受。现在饮料市场变化太快,2024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规模达2750亿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功能饮料增长最快,增速超过10%。可娃哈哈的新品占比仍然不到15%,还在靠纯净水和AD钙奶撑营收。这不是品牌老,是体系老。宗馥莉想重启,就得先打碎那层“保守”的壳。
她这次以宏胜名义回来,其实可以绕开传统的经销政策。比如供应链更灵活,产品定价更市场化。这是过去宗庆后那套“严控渠道价”的反面。看起来她是在合作,其实是把新体系接进老系统。娃哈哈这盘棋,如果能在明年推一个年轻化、低糖、线上首发的新品牌,那就算她赢了第一局。
但话说回来,宗家内部的权力平衡没那么简单。宗泽本掌握老渠道,宗馥莉主打新品牌,现在看似和解,其实更像试探。她的团队回归,是为了业务,而不是传承。真要说接班,她也许在重新定义“继承人”这件事:不是坐上椅子,而是拿回主导权。
我挺好奇,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会不会成为家族企业的新模板。你看恒顺醋业、双汇集团,都有类似的交接难题。老一代掌资源,新一代懂市场,光靠继承解决不了问题。宗馥莉的这步,算是给别人开了个参考。
只是,这个参考太难复制。毕竟她的底子厚,团队稳,还有资金兜底。普通人辞职没几个人能回去当总裁。可话又说回来,中国民营企业接班这事,迟早要有人试出一条新路。她这次,也许真是赌上了声誉去打这场仗。
我不知道接下来她会怎么走,但我知道,经销商提前打款这事,说明很多人信她这次是真的想干活。她要是能用真业绩撑起信任,娃哈哈也许真能再年轻一次。
只是啊,信任这玩意儿,回来的时候容易,守下去才难。
来源:宠咖阁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