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2025年5月13日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阶段性共识,美方罕见宣布暂停部分对华加征关税。
中美2025年5月13日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阶段性共识,美方罕见宣布暂停部分对华加征关税。
这一进展被外媒解读为“特朗普政府被迫让步”,而中国通过减持美债、稀土管制、科技自主化等精准反制手段,被美媒称为“打到了美国的七寸”。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掌握主动权的?
稀土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矿产。
中国在全球稀土格局里,那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
中国掌握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生产能力,美国的军工产业(像F35战机这类)有90%都要依靠中国来提供稀土。
在2025年4月这个时候,中国对镓、锗等重要稀土实施了出口管制措施,此举措直接给美国的半导体和国防产业链造成了冲击。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由于稀土短缺的缘故,只得将F-35战机的交付给往后推了,五角大楼那着急的样子呀,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赶忙启动了“稀土应急储备计划”。
这下特朗普坐不住了,2025年4月23日,他公开表态“愿在稀土议题上与中国协商”,还暂缓了对华相关产品的加征关税。
美国商会经过评估后得出此结论:假如中国整体停止供应稀土,这样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将会降低40%。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稀土这事儿,就是中国给美国军工产业戴上的“紧箍咒”。
中国对美债的战略性抛售,那可真是给美国来了个“釜底抽薪”。
2023-2025年,中国连续26个月减持美债,规模从1.1万亿美元降至0.76万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
在这时候,中国将黄金储备增加至2350吨,让其在外汇储备里所占的比例提升到了5.3%。
这一招直接戳中了美国的“七寸”。
美债收益率飙升,10年期国债利率突破4.5%,这可加剧了美国联邦债务危机(总额达36万亿美元)。
美国一直拿美元当武器,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这下好了,中国加速“去美元化”。
2025年3月,中国与沙特达成首笔50亿美元石油人民币结算协议,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覆盖185国。
美元霸权还能撑多久?
这事儿美国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美国企业在中国,那可是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5年4月,特斯拉宣布扩建上海超级工厂,苹果将30%的iPhone产能转移至郑州。
为啥?
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的智囊团有过统计,在他们那儿呢,有62%的美国企业在中国没法找到规模一样大的供应链。
到了2024年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到了4200亿美元,并且美国对于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的依赖程度达到了28%。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那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8-2024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国内通胀率累计上升3.2%,消费者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
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宣布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暂停加征关税。
这事儿美国企业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那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化,那可是让美国眼红。
2025年,中国晶圆制造自主化率提升至45%,长江存储实现192层3DNAND量产,中芯国际攻克5纳米工艺。
美国在2021年的基础上,把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金额降低了67%。
这说明啥?
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已经实现了突围。
中欧班列2025年运输量激增60%,华为在东南亚建成3个5G创新中心,比亚迪在匈牙利设欧洲最大电动车工厂。
“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让中国科技走向了世界。
美国的“卡脖子”封锁那可是越来越不管用了。
2025年5月10-11日中美达成“暂停24%对华加征关税90天”协议并建立经贸磋商机制。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认可“得实际地对待对华关系”。
中国为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那是由于中国拥有稀土、市场以及美债这三样东西作为筹码,从而让美国不得不放弃“极限施压”的策略。
外交部着重指出:“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解决分歧。”
美国得认真思考思考这件事,单边主义已经走不通啦。
中美开展的博弈,本质上就是单极霸权跟多极秩序相互碰到一块儿了。
中国借助“打七寸”这种方式表明了:对于核心利益的守护,根本不需要退缩让步,而是要凭借着精确的反击以及坚定的战略定力来实现。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但畏战者必失尊严。”
当前,美国精英阶层已开始反思对华“脱钩”代价,而中国持续扩大的内需市场与科技突破,正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
读者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这场大国博弈的下一回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解。
参考资料:
兵器肖宁 2025-05-16 美媒来揭老底,称特朗普对中国让步,是因为被中方打到了“七寸”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娱圈小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