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家庭,“绿营出身”,却硬是走了相反方向,到底是狼狈为奸,还是清晰明了?
出名,是靠嘴?还是靠心?她怼台湾“双面官员”怼到停播……台当局居然罚款封杀!
最怕的不是人走两路,而是嘴上一套,背后又一套!
一个家庭,“绿营出身”,却硬是走了相反方向,到底是狼狈为奸,还是清晰明了?
黄智贤:台湾本省家庭出身,坚定统派,她不是听祖宗的话,是看见了真相!
2018年,她跟着国民党的连战,走进大陆,看见高铁、城市、亲情……不是亲眼见,哪知道两个世界
2019年,她在厦门论坛喊出“一国两制是对台湾最大的尊重与体贴”,就这句话,民进党当局马上盯上了她
连带电视台都被罚100万台币,节目被停播,他们怕黄智贤,还是怕民众听见真话?
怕!就是怕岛内老百姓知道大陆到底什么样!
节目停了,黄智贤就刷起网络,从YouTube、《夜问》到今日头条《黄智贤聊》,每天喊话,两岸一家!台当局怎么封都封不住
可讽刺的是,很多台湾官员口口声声和大陆人兄弟姐妹,回台湾马上换脸,反对交流
见惯了台当局的虚伪,她直接怼:“在大陆你说亲近,两岸一心;可一回去投票、争权,就改嘴‘两岸绝对不能合作’。你怕丢官,丢票,还是丢了自己?”
“双面人”现象,在台湾政坛到处都是……
看似热情,背后算计,就这一句话,扎心多少普通人
台独分子的路,半路多了双面官员,也多了迷茫的年轻人
让岛内不少人觉得,很混乱——到底是兄弟,还是陌路?
她指出,根子在教育:“去中国化”之后,学生课本上都是“我国诗人李白”改成“中国诗人李白”,历史就是这么被篡改
“二十多年,台独政客拼命制造割裂,为了让人分不清,台湾到底是谁的”
他们敢在大陆高呼亲情,是因为他们知道,台湾其实和大陆根本难分家!
台当局罚黄智贤,为何不敢罚这些人?
“怕失控,怕真相,怕只要吹过海峡的风,年轻人就明白弃谁、选谁!”
可当媒体封锁、平台打压,黄智贤的节目转到网络,一样准时上线,每天拆穿那些政治假面
一个人对抗整个体系,凭什么?
全是因为她“不相信事后懊悔,更相信当下直言”。她说:“把台湾带回家,不是口号,是责任!”
有网友说,“黄智贤疯了,拿自己全家的名声跟台当局叫板”!真疯吗?还是有一份勇气?
她上节目、进直播、出书,用一组组大陆崛起的数字、街头的生活、两岸的互动,把亲身经历摆上台面
无论是2025年去山西拜祖,还是和学者一起讨论两岸前景,“就是不怕难、不怕骂、不怕被查水表”!
反观岛内那些政客,盛赞大陆、感叹素质、回岛马上变脸——刚感慨大陆好,下一秒就反中、反统一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到底图什么?
票子、权力和帽子!一个字:利!
这些政客天天表忠心,是怕没人买账,怕失宠,更怕丢了饭碗
民进党为啥怕黄智贤?不是因为她大嗓门,是怕底层百姓醒过来
台当局自从教科书变了味,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赖清德,一届比一届狠
岛内青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两岸一家,有的甚至觉得“大陆和台湾没关系”
黄智贤说得明白:“教育能洗脑,一代又一代忘了根,‘台独’就有市场”!
有的人,嘴巴为台湾,实则手里抱着别国大腿
美国只把台湾当棋子,台当局心甘情愿当“韭菜”,最后谁笑?
“真正吃亏的只有老百姓”
她现场看到,大陆城市高铁飞速发展,比国内外好多大城市都先进
但岛内的官员,怕赞赏大陆被抓住,宁可胡说,也不敢讲真话
更有甚者,“馆长”陈之汉,平时骂着统派,一到大陆就喊“两岸一家亲”,回岛又变回“和平使者”
黄智贤直言:“网红流量变现实利益,双面人最擅长!”
有人质问她是不是过于偏激,她反问:“不揭穿做样子的,难道要一直瞒着下一代?”
岛内有没有真正想推动两岸统一的官员?难!大多数人算计,少有人愿冒风险
她也承认,每次开讲座、做节目,既被捧又被骂,支持和反对都轰轰烈烈
可她说:“有人骂你,是他们怕被说穿,有人支持,是因为相信未来值得等”
“赖清德一上台就宣称大陆和台湾互不隶属,‘两国论’不是嘴上说说,是要百姓跟着冒险”
有人大骂台当局挟洋自重,有人说“为了选票、权力唬弄百姓,利用外力加剧对立,最后伤的是台湾自己”
她每次指出这些,就会有台独粉来骂她“背叛”,可她毫不避讳地说:“我背叛的是谎言,不是乡土!”
有人赞她够真,有人恨她不识时务,网络上拎出来争,她从不回避
她不止在节目里说,更到各地拜祖、主持年会,见证两岸生活,好和坏全摆台面上
因为,她见过的太多,对比过大陆实际和岛内的流于表面,统派和台独的分歧天天都存在
面对这场博弈,她说“没有谁绝对对,也没有谁活在理想中,每个人选自己能承受的路”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可官员和网红各有算盘,嘴上的亲热,成了岛内操作民意的武器?
有乡亲质问:台湾会一直这样“里外不同”?“两岸还能不能真正走近”?
官员、网红、普通百姓,每个人的选择都在决定台湾的未来——
你怎么看?是相信真诚一点、多做贡献?还是继续盯着利益和权位绕圈?
你愿意这样下去?还是愿意试一次让台湾和大陆更靠近的可能?
岛内的双面现象,到底还要持续多久?你怎么看……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