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 |郑委老师直播答疑第181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09:29 2

摘要:每周一,爱与幸福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前言

每周一,爱与幸福都会节选上周郑委老师直播课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给大家。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直播课第181讲:孩子犯错,屡教不改?

正文

今天的主题叫“孩子屡教不改,该怎么办?”

有没有很多的孩子有屡教不改的特点?

我有没有屡教不改的问题?我有啊!

你有没有屡教不改的问题?我不知道。

孩子有没有屡教不改的问题?有。

今天我要把屡教不改背后的真相给大家讲明白,因为每个家长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都是屡教不改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男人有抽烟的习惯,他的妻子希不希望他不抽烟?

他的孩子希不希望他不抽烟?

抽烟的男人会不会内心深处也认抽烟不是个好习惯?

我再问一个问题:一个女人总是爱发脾气,总是唠叨,究竟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

她老公会不会说:“你别生气了,气着自己”;

孩子会不会说:“妈妈,你生气我害怕。”

站在老公和孩子的角度,你爱发脾气,爱唠叨,是不是“错”?你是不是屡教不改呢?

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屡教不改”这个问题,人人身上都有,不只是孩子。

屡教不改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人会成为优秀的人。

好比:你老公抽烟的,你让他不抽烟,他根本做不到。

突然一天,医生说:“经检查,你是肺癌初期。”他马上就不抽了。

靠自己,他戒不了,靠病可以。说白了,因为人有劣根性。

如果你家里有屡教不改的人,你就念这句话,一天念10遍,念到你相信了,他就可能会改了。

女人想改掉唠叨的错,就要面对一个不唠叨的自己,但不唠叨的自己可能是憋屈的,是委屈的、是害怕的,是痛苦的。

男人想戒烟,就要面对一个不抽烟的自己,他可能是孤独的、寂寞的、空虚的、无助的,没人爱的。

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

这背后的原因,甚至我们这一生遇到的所有毛病改不了,都是因为父母“不教而杀谓之虐”的错误屡教不改。

比如,一个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你有没有告诉过孩子怎么才能不丢三落四,这叫“教”。你有没有手把手的教过他?而你总说他丢三落四,这叫“杀”,你就是在“虐待”他。

很多女人也在虐待自己,她说:“我总发脾气,每次发完脾气还很后悔。”

请问女人,有人手把手的教你如何不发脾气吗?如果没有,你自己、你的爱人、你的孩子总说你爱发脾气,就叫“不教而杀,谓之虐”。

你也虐待你自己,你家人也在虐待你。

“去病如抽丝,病来如山倒去”,一个小毛病的解决,它需要“有人告诉我为什么,告诉我怎么办,还有人陪着我慢慢改变”,这三步叫“教”。

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真不容易,家长和老师的从不教如何改错。

所以,一个孩子总改自己的错误,没改掉,不是孩子屡教不改,是孩子屡改不教。

我没有骂人,因为“变态”是加双引号的。

犯错是孩子们的权利,孩子们是在犯错中长大的,孩子们是在大人们父母和老师们接纳他犯错的状态下越来越优秀的。

现在“变态”的父母太多了,因为太多他们反而成了正常的,甚至他们觉得盯着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事儿。

很多父母都不是盯着孩子的一个错误,而是一个错误,无数次的盯着。

中国从古至今,从来不说“改错”,我们都在说“改过”。

过错过错,“过”产生“错”,“错”是“过”的表现形式。

请记住:屡教不改的“错”都不需要改,要改的是错误背后的“过”。因为只要“过”改了,“错”就不再犯,只改“错”,一生都会犯。

一个人作业做错了,不一定是他学习出问题了,可能是他这个人有问题。

事情有错,人才有过。

什么叫“过”?

做一件事儿,做过分了、做不到位,都是“过”。

“父母分清错与过,孩子才愿真改错。”

我们对自己也一样,我们分清错与过,自己才愿真改错。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来源:爱与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