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临汾市体育局指挥中心内,值班员轻点鼠标,远程喊话系统立即向一家游泳馆发出提示:监控显示救生员座位已空置超过3分钟。10秒钟后,救生员迅速回到岗位。这是临汾市推行高危体育项目“非现场执法”监管的场景。
10月20日,临汾市体育局指挥中心内,值班员轻点鼠标,远程喊话系统立即向一家游泳馆发出提示:监控显示救生员座位已空置超过3分钟。10秒钟后,救生员迅速回到岗位。这是临汾市推行高危体育项目“非现场执法”监管的场景。
在临汾市体育局非现场执法监管平台大屏上,46家游泳馆、攀岩馆等高危体育经营场所实时画面循环切换。“过去检查一家游泳馆,光在路上就要跑半天,现在通过平台实现了实时监管。”该市体育局科教法规科负责人李杰拿出两张照片进行对比:一张是2023年执法时的纸质台账,另一张是调取实时监控的平台截图,直观展现了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
去年10月,临汾市体育局投入专项资金,为全市46家高危场所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构建起“前端感知、云端分析、终端处置”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实时画面抓取、异常行为预警、远程语音警示等,实现执法流程闭环管理。当监测到救生员脱岗等情况,系统立即启动“三级响应”:远程广播提醒、通知现场负责人、未整改则派员处置。
监管创新不止于此。临汾同步推出“宽进严管”举措,将高危体育项目许可审批时限压缩60%,结合“线上巡查+随机抽查+信用评价”机制,实现精准监管与高效服务并行,取得明显成效:巡查频次从年均2次提升至每日动态监测,违法行为发现率提高3倍,整改完成率达100%。(记者杜春春)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