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青岛牢记嘱托、加压奋进,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坚持把国家战略先行先试与地方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在全域深入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国际物流
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聚力做实产业、做好服务、做美环境、做响品牌,获批以来落地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56%
上合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强引擎”
建设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东、青岛的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
自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青岛牢记嘱托、加压奋进,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坚持把国家战略先行先试与地方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在全域深入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组组数据,承载着上合示范区奋进的回响:
自获批以来,上合示范区已累计探索推出125项改革成果,其中20项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先后举办会议活动400余场;已落地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56%;逐步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上合文化集中展示区、资源要素交汇区、重要活动承载区……
在今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中,上合示范区被再次赋予重任——“成员国将根据各自国内法律法规和自愿原则开展特殊经济区合作,包括有关国家发挥青岛‘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潜力。”
“青岛正在全方位地吸引和汇聚着上合组织大家庭的力量,其‘磁力场’效应日益凸显,有力地推动着各方开展成果丰硕的合作。”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说。
区域物流中心能级不断提升
“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是上合示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已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通42条海运航线、223条航空线路,海铁联运箱量居沿海港口第一位。中欧班列通达上合组织的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4600余列,并先后在贝尔格莱德、阿拉木图、莫斯科、万象等地设立班列集结中心。为持续做大枢纽流量,上合示范区积极打通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大通道”和“出海口”。
EASTCOMTRANS(以下简称ECT)是哈萨克斯坦最大民营铁路企业。今年2月份,ECT铁路公司与上海纵横瑞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上合示范区合资成立ECT中国公司总部,开展货物运输、仓储管理、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为中哈及中亚国家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中哈及中亚国家间更为畅通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我们当天上午签约,当天下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种政府服务效率,令哈方企业十分惊讶和赞赏。”ECT中国区总经理郭红亮告诉记者,ECT十分看中青岛便捷的中欧班列和青岛港强大的国际航线优势,投入运营以来,已将2万吨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饲料粉等产品运往中国,同时也向哈萨克斯坦运输了不少中国产品。未来,企业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及更多物流企业,进一步打通哈萨克斯坦和亚太国家间物流线路,将上合示范区打造为中亚资源进入亚太市场的增值服务中心。
据悉,上合示范区将坚持以物流为支撑,通过设立海外经贸代表处,畅通海外仓与外贸企业供需对接渠道,联动重点省、州,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区域合作网络,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扩大贸易规模。
现代贸易中心辐射领域更广
从土耳其的芬芳玫瑰到俄罗斯的诗意油画,从尼泊尔的香醇红茶到阿富汗的手工地毯……在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里,游客、展商可一站式购买亚欧非多国商品、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建设现代贸易中心是上合示范区的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期间,上合示范区建成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大厦等重大载体,提供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会议会展、商品展销、文化交流及商事服务等综合功能;突出能源、农产品等重点领域,搭建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让跨境贸易更便捷、更高效、成本更低。
看中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提供的集保税仓储、物流运输、跨境支付、展览展销、共享直播、培训孵化等跨境电商全链条体系,2024年,山东中制麦森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基地。
“上合示范区可以帮助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丰富的资源,企业在上合丝路电商综服基地内搭建会客厅,集中展示食品加工机械类产品,外国客商来到这就能看到中国最先进的行业设备。”中制麦森负责人赵飞介绍,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哈食品加工与包装设备采购会上,企业成功斩获总额20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采购订单。随后,订单便通过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的TIR专线运往哈萨克斯坦。
据悉,目前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集成“贸易+通关+物流+金融”等综合功能,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万家,已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四大专区之一;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围绕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三大主线,上线了原油、天然气、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6个品种,累计开户会员500余家,平台业务发生额突破3500亿元。
双向投资中心赋能产业发展
上合组织国家资源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深化投资合作的良好基础。“十四五”时期,上合示范区发挥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与40个国内外园区共建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建成投产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航天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预计今年将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商业航天是山东省重点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广阔的商业航天市场,上合示范区率先布局上合航天产业园。
今年9月24日,面向全球商用的新一代低轨卫星物联网系统吉利星座一期组网任务顺利收官。64颗在轨卫星可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任意地表的实时通信覆盖。而负责吉利星座测运控、数据处理与应用服务的“地面大脑”,便位于上合航天产业园内。
从2020年8月在青完成注册,到2023年1月建成启用,上合航天产业园跑出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加速度”。目前,吉利星座已与东南亚、中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20多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在智慧交通、海洋渔业、能源管理、应急通信等行业领域完成了商用验证测试。
智能家电是青岛市优势产业,“十四五”期间,通过落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上合示范区推动智能家电产业从区域经贸合作向国际产业合作转变。
目前,生态园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二期已投产,空调等其他品类家电工厂建设正在接续推进。在该龙头项目的带动下,2024年,31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206.7亿元、同比增长20.2%。
上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示范区初步搭建起“1+4”产业出海发展矩阵,努力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其中“1”是以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文旅、会展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4”是“智能家电、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四大出海产业样本。
为促进产业间深度合作,上合示范区还强化科技赋能,打造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广泛链接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目前已达成合作项目30个;强化金融赋能,推进上合资本港、上合创投风投基地建设,引进金融机构70余家,累计完成备案基金321支,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实现结算业务1080亿元。
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打响品牌
今年7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上合示范区举行,吸引了来自20个上合组织国家、8个非上合组织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境外嘉宾参会。
“十四五”期间,上合示范区作为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商旅文交往合作的“动力引擎”作用日益凸显。以示范区为重要链接,青岛市相继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绿色发展论坛、妇女论坛等各类重要会议活动,并荣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在文化旅游领域,青岛已经与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11个城市和地区签署《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倡议》,联合莫斯科文旅信息合作中心等10家单位签署《上合组织跨境运输航空旅游合作备忘录》,推动旅游运输市场互惠互利合作。
目前,上合示范区正全力推进“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建设。作为与上合组织国家文旅交往的旗舰项目,“丝路千古情”配合全息投影、水幕特效等现代影像技术,将为游客带来一场穿越古今中外的视觉演出。
在教育培训领域,上合示范区建成启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多边规则的优秀人才,已累计举办300余个培训班次、培训超2万人次。
“面向未来,上合示范区将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大力实施扩能提质行动,高质量推进综合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力争在‘做实产业、做好服务、做美环境、做响品牌’上取得新突破。”市委常委、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