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存储芯片圈的消息炸了锅:三星、SK海力士这些国际巨头直接官宣涨价30%,HBM(高带宽内存)更是被抢疯了,单价突破5000美元一颗还拿不到货。业内都在说,十年一遇的"超级周期"真的来了,光服务器这块的市场蛋糕就有上千亿。
最近存储芯片圈的消息炸了锅:三星、SK海力士这些国际巨头直接官宣涨价30%,HBM(高带宽内存)更是被抢疯了,单价突破5000美元一颗还拿不到货。业内都在说,十年一遇的"超级周期"真的来了,光服务器这块的市场蛋糕就有上千亿。
这时候不少朋友问:以前存储芯片还在降价去库存,怎么突然就火成这样?国内那几家龙头企业到底能不能分到蛋糕?今天就用大白话聊透这事——先说说超级周期是真的还是炒作,再拆解4家龙头的真实家底,最后聊聊普通投资者该怎么看这个赛道。
首先得明确,这次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不是炒概念炒出来的,是"需求爆了、供给跟不上"实打实憋出来的,核心逻辑就两条。
第一条是AI和数据中心把需求拉到了新高度。以前存储芯片的需求主要靠手机、电脑这些消费电子,但现在AI成了主力。单台AI服务器的存储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就拿英伟达新平台来说,SSD配置直接从64TB升级到96TB。AI大模型训练一次要吞掉几百GB的DRAM和数TB的闪存,Sora这类多模态模型更是让单次请求的数据量从KB级飙到GB级,存储根本不够用。全球AI服务器对HBM的需求,从2024年的30万颗涨到2025年的120万颗,翻了4倍,这需求能不火吗?
第二条是供给端故意"收着来",加剧了紧张。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巨头不傻,之前扩产太猛导致价格暴跌,现在学聪明了,开始"利润优先"。它们把DDR4这类传统产能压缩到20%以下,全力转产DDR5和HBM这些高端货。比如三星停了部分DDR4生产,SK海力士年底就不接LPDDR4X的新订单了。高端产能扩产又慢,美光2026年底前的HBM产能都被订光了,供给根本跟不上需求,价格自然往上涨。
这供需一拧巴,超级周期就来了。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存储市场规模2027年能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服务器这块占比能到40%,上千亿的蛋糕就这么摆在了台面上。国内4家龙头各有各的打法,刚好卡在了产业链的关键位置。
第一家,兆易创新——靠"NOR Flash+MCU"双轮卡位。
它最拿得出手的是NOR Flash(一种常用于小容量存储的芯片),全球市场份额前三,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特别能打。现在汽车智能化越来越高,单车MCU(微控制器)用量能超百颗,而兆易创新的MCU是国内龙头,刚好能跟存储芯片形成协同效应 。
它的优势在于技术壁垒深,自研的19nm DDR4芯片已经量产,128层3D NAND良率超90%,在全球DRAM市场能排到第七位。2024年营收涨了27.69%,其中MCU业务增速超30%,成了新的增长引擎。不过它的短板也明显,HBM和高端DDR5布局相对慢,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和汽车电子增量,服务器高端市场还在追赶。
第二家,佰维存储——全栈布局的"全能选手"。
国内能同时搞定NAND Flash和DRAM"研发+封测+制造"全流程的企业没几家,佰维存储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产品从手机用的嵌入式存储,到电脑用的SSD,再到工业级高可靠性存储,几乎全覆盖 。
这两年AI手机往1TB+存储升级,AI PC需要大容量高速存储,佰维的全产品线刚好能接住这些需求。2024年它营收暴涨86.46%,工业级存储增速更是超60%,嵌入式存储占营收比重超40%。不过它的高端产品市占率还不高,主要靠中高端和工业级产品走量,利润率比国际巨头低一些。
第三家,深科技——封测环节的"隐形靠山"。
存储芯片造出来不是直接能用,得经过封装测试,深科技就是国内这个领域的龙头。它深度绑定长鑫存储这些国内制造企业,能提供全流程的封测服务,在DRAM封测这块特别有优势。
现在存储芯片扩产潮来了,封测需求跟着爆发,深科技的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它还在打造国家存储产业基地,想形成产城融合的产业集群。但它的业务偏后道,盈利能力受上游芯片价格影响大,自己没有前端设计能力,议价权不如设计和制造企业。
第四家,澜起科技——DDR5生态的"关键玩家"。
它可能不如前几家名气大,但在服务器存储领域地位关键,掌握着全球45%以上的DDR5 RCD芯片市场份额。DDR5是新一代内存的主流,而RCD芯片是DDR5模块里的核心组件,没有它芯片没法正常工作。
随着AI服务器全面转向DDR5,澜起科技直接成了核心供应商。它的技术跟国际接轨,能跟着DDR5的升级不断迭代产品,业绩稳定性很强。不过它的产品相对单一,主要围绕DDR5相关芯片,一旦技术路线有变化,会面临一定风险。
聊到这儿,大家肯定想问:这4家都有机会,但谁更值得关注?其实不用比出绝对好坏,它们在千亿蛋糕里的角色不同,要看你的关注逻辑。
想抓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复苏红利,盯兆易创新。它的NOR Flash和MCU双轮驱动,既能受益于手机、PC存储扩容,又能吃到汽车智能化的增量,业绩弹性很稳。重点看汽车电子营收占比,要是能从现在的20%+再往上走,成长空间就更大了。
想布局全产业链红利,看佰维存储。它覆盖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AI手机、AI PC、工业存储的需求都能接住,2024年近42%的五年复合增长率也证明了它的成长能力。跟踪它的高端SSD和DRAM产品出货量,这直接决定它能不能冲进服务器高端市场。
想赚扩产潮的确定性收益,深科技是不错的选择。封测是扩产绕不开的环节,它绑定国内头部制造企业,订单有保障。只要长鑫存储等企业持续扩产,深科技的业绩就有托底,适合偏好稳健的投资者。
想抓服务器高端市场核心收益,澜起科技更关键。DDR5是AI服务器的刚需,它的RCD芯片市占率全球领先,几乎是"卖铲子的人"。重点看DDR5渗透率,一旦超过50%,它的业绩会迎来爆发期。
最后必须提醒一句,超级周期虽好,但风险也不能忽视。
第一个风险是技术迭代快。现在HBM4已经在研发,带宽能翻倍到2TB/s,3D NAND层数要突破232层,要是企业研发跟不上,很容易被淘汰。第二个是价格波动大。存储芯片周期属性强,现在涨价猛,一旦需求不及预期,降价也快,2023年的价格暴跌就是教训。第三个是巨头竞争压力。三星、SK海力士在HBM等高端领域垄断性强,国内企业还在追赶,短期很难超越。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别光盯着"超级周期"这四个字跟风。得看实在的东西:一是公司有没有拿到服务器客户的实质订单,比如跟华为、浪潮、戴尔的合作有没有落地;二是看产品结构,高端存储(如DDR5、HBM相关)占比高不高,这决定了利润弹性;三是看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这能反映公司的竞争实力。
总结一下,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是真的,千亿服务器蛋糕也是实的,兆易创新、佰维存储、深科技、澜起科技这4家龙头各有卡位,不是蹭热度的虚概念。但投资这事儿急不来,得看清每家的优势和短板,跟着技术迭代和订单落地走。毕竟这个赛道技术壁垒高,周期波动大,选对标的才能在超级周期里赚到实在收益,选错了可能反而踩坑。
来源:yangjianha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