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潮澎湃:全球资本狂飙下AI存储芯片超级周期与A股掘金地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15:18 2

摘要:高盛的一声呐喊,揭开了全球对冲基金疯狂押注AI硬件的序幕。十月,它们对半导体及相关芯片行业的敞口达到了历史峰值。与此同时,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已不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三星、SK海力士两大巨头带头提价最高30%,花旗、摩根士丹利纷纷预测第四季度DRA

引言: 资本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向一个赛道——芯片,特别是AI存储芯片。

高盛的一声呐喊,揭开了全球对冲基金疯狂押注AI硬件的序幕。十月,它们对半导体及相关芯片行业的敞口达到了历史峰值。与此同时,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已不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三星、SK海力士两大巨头带头提价最高30%,花旗、摩根士丹利纷纷预测第四季度DRAM价格将暴涨超25%。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四季度存储芯片呈现“淡季涨价、国产突围、技术迭代”三重特征,NAND Flash领域企业级eSSD四季度涨幅超10%,DDR5 RDIMM单月涨10%-15%,64GB DDR4 RDIMM报价飙升15%-20%。

这场由AI掀起的资本与产业的滔天巨浪,正将芯片行业推向一个新的沸点。而在这场盛宴中,中国的巨头们也在奋力加码,高盛已上调对中国头部云厂商资本开支的预测。浪潮已至,我们该如何看清格局,并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投资机遇?

一、 风暴眼:为何是存储芯片?AI“超级周期”的底层逻辑

与过往由消费电子驱动的周期性涨价不同,本轮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核心驱动力来自于AI,这使其具备了更强持久性和更高确定性,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已突破6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1. AI推理需求大爆发:数据洪水的“蓄水池”

随着各大AI模型结束“军备竞赛”般的训练阶段,重心转向商业化应用落地,AI推理正成为消耗算力和存储资源的主力。每一次用户与AI的交互,都需要瞬间调用海量的模型参数和数据,这对存储芯片的带宽、容量和速度提出了极致要求。高盛预测阿里、字节等巨头将大幅提升资本开支,正是为了构建支撑万亿级参数模型推理的“数据蓄水池”。而AI服务器单台DRAM需求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倍,AI PC内存配置达32GB以上,智能汽车存储容量向TB级跨越,三重场景更打开了增量空间。

2. HBM(高带宽内存):站在AI肩膀上的“新贵”

传统DRAM已无法满足AI芯片(如GPU)对数据吞吐的饥渴需求。HBM通过3D堆叠技术,实现了远超传统内存的带宽和更低的功耗,已成为AI服务器的标配,其中HBM3E更成为当前AI服务器的核心配置。三星和SK海力士的涨价,HBM是绝对的主力军和利润贡献者,该领域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已超100%。谁掌握了HBM的产能和技术,谁就扼住了AI算力的咽喉。

3. 供给端深度协同,格局高度集中

存储芯片市场长期由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巨头垄断。在AI确定性需求面前,巨头们一改往日扩产竞争的态势,形成了一种**“默契控盘”**。它们理性控制资本开支,优先将产能转向利润更丰厚的HBM等先进产品,导致传统存储芯片供应紧张,共同推动了本轮全线上涨的超级周期。叠加AI数据中心紧急补库,云服务商大量采购高堆叠3D NAND,进一步加剧高端芯片库存告罄与供应链收紧的局面。

二、 资本地图:全球狂买,为何“除中国以外”?

高盛报告中的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对亚洲科技公司的买入推动了新兴市场(除中国以外)的资金流入。

这揭示了当前全球资本的一个复杂心态:

- 共识区:全力拥抱AI硬件趋势,无国界地配置全球核心资产(如台积电、三星)。

- 分歧区:对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仍存顾虑,导致部分全球资金在配置时,将“中国科技”作为一个单独的、需要额外评估风险的类别来看待。

然而,吊诡的是,报告同时指出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押注头寸已达“多年新高”。这或许意味着,更聪明、更了解本土市场的资金,正在逆向布局,押注中国AI产业链在压力下的突围与成长——毕竟国内龙头已实现技术与产能双突破,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的进展正不断改写行业格局。

三、 A股掘金地图:聚焦核心赛道与国产替代先锋

面对全球性的产业浪潮,A股的芯片板块绝非旁观者。投资者应聚焦两条主线:一是直接受益于全球存储涨价周期的标的;二是在AI驱动下,国产替代逻辑最强的核心环节。

1. 存储芯片与模组:周期的直接受益者

全球存储芯片价格普涨与国产替代加速的双重红利,让这一领域成为确定性最高的赛道之一。

- 存储芯片设计龙头:

- 兆易创新:全球NOR Flash市占率18.5%(国内第一),与长鑫存储深度协同,在DRAM技术研发及代工销售上紧密合作。车规级MCU导入比亚迪供应链,2025年AI服务器电源管理方案营收增长45%,同时布局存储主控芯片领域。

- 北京君正:SRAM/DRAM车规芯片市占率超40%,客户涵盖博世、大陆集团等国际Tier1。LPDDR5X芯片2025Q4量产,性能对标美光同类产品,同步切入AI手机供应链。

- 聚辰股份:全球EEPROM市占率约10%,车规级产品进入特斯拉、蔚来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8%,受益于智能汽车电子化率提升持续放量。

- 东芯股份:专注中小容量NAND Flash,产品用于TWS耳机、智能穿戴设备,2025年打入华为智能音箱供应链,与长江存储合作开发定制化存储芯片。

- 普冉股份:国内中低容量NOR Flash龙头,市占率约8%,车规级EEPROM通过AEC-Q100认证,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2025年推出128Mb车规NOR Flash适配智能座舱需求。

- 存储模组厂商:

- 江波龙:企业级SSD核心供应商,2025年下半年为腾讯、阿里等云厂商批量供货,全年企业级SSD目标30亿元。

- 佰维存储:深耕存储模组领域多年,产品覆盖消费电子与工业级市场,上游晶圆涨价传导下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

- 德明利:国内主要存储模组厂商之一,在涨价周期中因囤货积极享受低价库存红利,业绩弹性显著。

- 香农芯创:企业级存储新锐,自主品牌“海谱存储”完成企业级DDR4、DDR5、Gen4 eSSD研发试产,可用于云计算存储场景。

2. HBM产业链:皇冠上的明珠

作为AI存储核心中的核心,HBM是国产替代最难但空间最大的领域,国内企业已在封装等环节实现关键突破。

- 上游材料:HBM制造需要大量的特种化学品、高端封装材料(如底部填充胶、塑封料等),国内相关材料公司正加速验证与导入,有望逐步打破海外垄断。

- 先进封装:

- 太极实业:子公司海太半导体为国内唯一具备HBM3E封装能力企业,占SK海力士DRAM封测产能40%-50%,2025年HBM封装产能占全球15%,受益于HBM涨价,封测毛利率提升至42%。

- 深科技:具备DRAM封测与NAND模组核心能力,HBM封测良率追平国际一线,深度参与全球HBM产业链分工。

- 长电科技:全球第三大封测企业,具备2.5D/3D封装能力,布局HBM封装产业链,与SK海力士合作开发先进封装解决方案,存储封测营收占比超25%。

- 通富微电、华天科技:两大封测龙头均在先进封装领域持续投入,积极布局HBM相关封装技术,有望抢占市场份额。

- 设备与测试:前道制造设备和后道测试设备供应商将间接受益于HBM产能扩张,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有望迎来订单放量。

3. 配套芯片:不可或缺的“僚机”

存储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各类配套芯片的支撑,这类企业同样具备高确定性成长逻辑。

- 存储接口芯片:

- 澜起科技: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占率47%,主导DDR5技术标准制定,PCIe Retimer芯片适配英伟达H100 GPU,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占比升至60%,DDR5相关产品随行业涨价进入利润释放期。

- 晶圆代工:

- 华虹公司:长江存储NAND Flash核心代工厂,无锡12英寸厂2025年投产,55nm车规级存储芯片良率达99%,市占率国内第一,承接长鑫存储部分利基DRAM代工订单,存储代工营收占比升至35%。

- 中芯国际:为兆易创新、普冉股份等提供NOR Flash代工服务,28nm工艺成熟稳定,2025年新增12英寸存储芯片代工产能,重点服务国内设计企业。

- 服务器相关芯片: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各类接口芯片等,需求随AI服务器放量水涨船高,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如生益电子、胜宏科技 等因业绩表现亮眼受到市场关注。

结语:拥抱周期,但更要穿越周期

毫无疑问,AI存储芯片的超级周期已经启动,这是一个由强大技术和需求驱动的、可能持续数年的长周期故事。全球资本的疯狂,只是这个故事的序章。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拥抱这轮产业红利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

- 警惕周期的波动性:若2026年全球DRAM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可能引发阶段性供需失衡,削弱涨价持续性,需关注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

- 聚焦核心技术与国产替代:国际龙头在HBM3E、4D NAND等领域仍具领先优势,国内企业面临研发投入与专利壁垒压力,但政策端对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国产替代的重点支持,正为本土企业突围提供助力。唯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卡脖子”环节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成为最后的赢家。

浪潮奔涌,“芯”光璀璨。这张掘金地图,或已为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中国酒吧连锁大王阿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