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电图(EEG)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大脑功能状态、辅助诊断精神疾病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机会。以下是一篇关于脑电图在精神科应用的科普文章:
脑电图(EEG)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大脑功能状态、辅助诊断精神疾病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的机会。以下是一篇关于脑电图在精神科应用的科普文章:
一、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将大脑神经细胞自发产生的微伏级生物电活动(脑电波)放大数百万倍后记录下来的图形。这些脑电波反映了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特征,是评价脑功能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脑电图在精神科的应用
(一)辅助诊断精神疾病:器质性精神疾病,如脑炎、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等引起的精神疾病;功能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二)鉴别诊断:癔病(歇斯底里发作)和癫痫(羊羔疯)等发作性疾病。
(三)其他:脑电图可监测某些精神药物对脑功能的改变,帮助医生评估药物疗效和制定治疗方案;协助诊治睡眠障碍相关疾病等。
三、精神科不同治疗手段对脑电图的影响
(一)抗精神障碍药物
氯氮平能够引起脑电图的明显改变,其异常发生率较高,且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与氯氮平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氯氮平引起的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明显慢波化,即脑电图中的α波、β波等快波减少,而θ波、δ波等慢波增多。此外,还可能出现痫样放电波,这种放电波的增加可能引发癫痫样发作。
奥氮平治疗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并不高,且多数为轻度异常,出现疑似癫痫样波的情况较少。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θ活动散在各导为主,以及可能出现散发或局灶的低波幅的棘波、棘慢波等。但这些异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未伴随癫痫症状的发作。
阿立哌唑引起的脑电活动异常,如慢波增多、波形紊乱等,这些异常可能伴随着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发作等。停药后,脑电活动的异常会相应减轻或消失。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出现脑电活动异常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进行调整和干预。
(二)物理治疗
电休克治疗(ECT):通过短暂电流刺激大脑以引发全身性抽搐的治疗方法。脑电图可出现一段时间的异常变化,如慢波活动增多等。但这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恢复正常。
(三)多模态音乐治疗
多模态音乐治疗(Multimodal Music):定义为 “通过音乐元素调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科学干预”,多模态音乐治疗是 “辅助手段”,需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形成 “药物 + 心理 + 音乐” 的多维度康复合力,不可替代核心治疗。用旋律唤醒 “沉睡” 的情感,用节奏打破 “沉默” 的壁垒,音乐治疗为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提供了温暖且有效的路径,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重新找回情感与社交的活力,逐步回归有温度的生活!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神经科学实验室到国内三甲医院的临床应用,这门融合音乐、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正用数据改写人们对 “声音疗愈” 的认知。
四、结论
脑电图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具有经济、可重复等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脑电图在精神科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Bruecker G D, Otte G. The use of grap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EG signal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schizophrenia[J]. Neurophysiologie Clinique/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13, 43(1):79-79.
2. Zhenguang Li, Mingqin Tian, Yunlong Lia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EG in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J]. Journal of Modern Electrophysiology, 2012.
3. Kupfer D J. Application of EEG Sleep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J]. Rece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5, 6:87-93.
来源:小轩医生养生之道
